麦鲮养殖技术知识交流.docx麦鲮养殖技术知识交流
麦鲮养殖技术知识交流
1 / 5
麦鲮养殖技术知识交流
麦鲮养殖技术
比较好的池塘可放养 200-
万尾,
②投喂
鱼苗在下塘后 2—3 天内,跟着鱼苗的生长,需要增补营养。
在这个环节上,因为鱼苗数目大,体质弱,知足其营养需求的同时又要防
范水质恶化的风险,用“动物蛋白饲料”代替传统的“植物蛋白饲料”。
鲮鱼鱼苗的养殖密度特别大,鱼苗对营养的耗费量自然加大,只是依赖泼
洒豆浆来培养浮游动物的做法根本知足不了鱼苗的摄食需求量。采纳以鱼粉为
主要成分的配合饲料,这类配合饲料以动物蛋白为主,鱼苗更简单消化汲取,
假如饲喂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既能知足鱼苗的营养需求,又最大程度
的保障了水质,堪称一箭双雕。以鱼粉为主的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 45%,。
投喂方式:配合饲料加水搅拌成浆后沿池边全塘泼洒,每日投喂 5—8 次,
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15— 20%。下塘后 7—10 天,鱼苗的活动能力已经比较强
了。此时,可把粗蛋白含量为 45%的鱼粉料与破裂料,依据 1:1 的比率用水混
合后,做成直径约为 6 厘米的饲料团,沿池塘周围每隔 2-3 米投喂一个。每日
投喂 5 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10—15%。
因为鲮鱼生活在基层,饲料团必定要捏紧,不然饲料团在水中散开,饲料
不可以所有沉到水底,就会影响饲料的投喂成效。
麦鲮养殖技术知识交流
麦鲮养殖技术知识交流
4 / 5
麦鲮养殖技术知识交流
仅供学习与沟通,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感谢 3
麦鲮养殖技术知识交流
麦鲮养殖技术知识交流
5 / 5
麦鲮养殖技术知识交流
精选资料
当鲮鱼生长至 10 天左右时,头部邻近双侧开始变红,养殖户俗称“红肉”。
大概 5—7 天后,“红肉”就会渐渐消逝。此时,鱼苗摄食量渐渐变大,简单
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可用乳酸菌一类的产品与饲料依据 1:40 的比率混淆
后,连续投喂一周,可加强鱼的消化能力,降低发病率。
2)鱼种培养
放养
鱼种培养是指从 2—3 厘米的鱼种养成大规格鱼种的过程。
与鱼苗培养对比,鱼种培养池面积稍大,以 10— 20 亩为宜,其余设备配置
与鱼苗培养基本一致。在鱼种培养阶段,每亩可放养鲮鱼种 10—30 万尾。
② 饲喂管理
下塘后的小规格鱼种,可投喂粗蛋白为 25-30%的配合饲料破裂料,加水搅
拌后定点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6-8%。
经过大概 15-20 天的培养,可改用粗蛋白含量为 30%左右,粒径为 1 毫米
的颗粒膨化料投喂。
饲喂时,一般一个鱼塘设置一个投料区,饲料都投放到投料区里。
实时起捕
作为饵料的鲮鱼在养殖过程中,其规格向来处于鱼种养殖阶段,生
麦鲮养殖技术知识交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