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第1页,本讲稿共110页
关于博弈论的某些光环
博弈论很时髦,也有点神秘,谁懂博弈论,或在文章中使用博弈方法,似乎很有面子
Why?因为它以数学为基础,似乎不容易学懂
它有广泛的用途,但很直接有效的运用似乎还以来于他人的选择,研究在存在外部经济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
事实上,行为主体的数量通常不多,相互之间存在明显影响
经济学对博弈论寄予厚望,认为用博弈论可以重写经济学原理
博弈论改写经济学,从放宽新古典的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两个条件展开
第12页,本讲稿共110页
国外经济学教科书改写,加入大量博弈论内容
博弈论进入主流经济学,反映了: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转向个体放弃了有些没有微观基础的假设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转向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研究
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工具是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而博弈论是一种新的数学。以前只有陆军,现在有了空军,其差异不可以道里计
第13页,本讲稿共110页
博弈论研究的是:当成果无法由个体完全掌握,而结局须视群体共同决策而定时,个人为了取胜,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博弈论成为通用方法论,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军事、外交、国际关系、公共选择、犯罪学
“深蓝”和“更深的蓝”使用动态博弈理论编写程序,后来战胜了无敌的卡斯帕罗夫
第14页,本讲稿共110页
博弈论要点
著名案例——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个人理性最终导致集体理性的缺失
第15页,本讲稿共110页
博弈论要点
博弈:决策主体在互相对抗中,对抗双方(或多方)互相依存的一系列策略和行动的过程集合
参与人的利益有冲突
博弈是一个过程集合(参与人、策略、行动、信息等)。把博弈视为集合是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重要一步
博弈的一个本质特征是策略的相互依存性
博弈论:专门研究博弈如何出现均衡的规律的学问
第16页,本讲稿共110页
博弈论要点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战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
其中,参与人、行动、结果合称博弈规则
博弈有不同的种类:
从行动顺序角度:
静态博弈。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
动态博弈。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
从拥有信息角度:
完全信息博弈。每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支付函数有准确的知识
不完全信息博弈。
第17页,本讲稿共110页
博弈论要点
将二角度结合,博弈有四种: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第18页,本讲稿共110页
博弈论模型G={P,A,S,I,U}
一个博弈需要有五方面内容组成:参与人、行动、信息、结果
P:为局中人,能够独立决策,独立承担责任的个人或组织,以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A:各局中人的所有可能的策略或行动的集合。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后者表现为连续对策、重复博弈和微分对策等。
S:博弈的进程或次序。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第19页,本讲稿共110页
I:博弈信息,能够影响最后博弈结局的所有局中人的情报。信息在博弈中占重要地位,博弈的赢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准确度与多寡。如果各方对各种局势下所有局中人的得益状况完全清楚,称为完全信息博弈。反之为不完全信息博弈。在动态博弈中还有一类信息:轮到行动的博弈方是否完全了解此前对方的行动。如果完全了解则称之为“具有完美信息”的博弈。反之称为“不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由于信息不完美,博弈的结果只能是概率期望,而不能像完美信息博弈那样有确定的结果。
U:为局中人获得利益,也是博弈各方追求的最终目标。分为零和博弈和变和博弈。零和博弈中各方利益之间是完全对立的。变和博弈有可能存在合作关系,争取双赢的局面。
第20页,本讲稿共110页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设有两个人一起玩游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策略,谁都希望自己出“高招”使自己获胜(即寻求效用的最大化),但获胜并不完全依赖于自己的行为能力,还依赖于对手怎么做。
有时,双方会形成这样一种状态:我的最好策略所依赖的条件就是你的最好策略。换言之:如果你那样做,我这样最好,而你“那样”做恰恰又是你的最佳策略。
通俗地讲:如果别人不动,我也不能动
第21页,本讲稿共110页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假设n个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战略的条件下,每个人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纳什均衡指的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的一个组合”
几个人制订了一个协议,这几个人是否能自愿遵守?他们会自觉遵守,这个协议就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如果一个协议不构成纳什均衡,它就不可能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