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ppt


文档分类: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介绍
李鹏翔博111班
2001年11月20日
1
为博111班争光添彩
引言
2
博弈论-一场温和的革命
经济学家泰勒尔说:“正如理性预期使宏观经济学发生革命一样,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
从80年代开始,博弈论迅速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3
革命(1):博弈论成为经济学的基石
4
革命(2):思维方式的变革
5
革命(3):研究对象和内容的革命——博弈论进入主流经济学,反映了经济学发展的三大趋势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转向个体,放弃了一些没有微观基础的假设,如消费函数、投资函数、销售最大化等。一切从个人效用函数及其约束条件开始,解约束条件下的个人效用最大化问题而导出行为及均衡结果。
经济学越来越转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人们之间利益冲突与一致,竞争与合作的研究。过去研究人的行为时,总是假设其他人的行为都被总结在一个非人格化的参数-“价格”里面。
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研究,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及制度安排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下,信息经济学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6
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1994)得主在 非合作博弈论中的地位
行动顺序
信息
静态
动态
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
纳什(1950,1951)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泽尔腾(1965)
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贝叶斯纳什均衡
海萨尼(1967,1968)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
泽尔腾(1975)等
7
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麽授予 三位博弈论专家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最广泛、最成功;博弈论的许多成果也是借助于经济学的例子来发展的,特别是在应用领域。
经济学家对博弈论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动态分析和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之后。
最带根本性意义的原因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研究模式是一样的,即强调个人理性,也就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8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若在博弈过程中,当事人之间能够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这种博弈称合作博弈,否则称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强调团体理性、效率、公正、公平。
非合作博弈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
博弈论一般指非合作博弈。
9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参与人: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如个人或团体。
行动:参与人的决策变量。
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特征和行动的知识。
战略: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何时选择何行动。
支付函数: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是所有参与人战略和行动的函数。
结果: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要素的集合。
均衡: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或行动的组合。
10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170 KB
  • 时间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