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主观题题答题技巧解密
自2002年起《考试说明》将“古诗阅读鉴赏”归入了“古诗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放到一起,且将其由第一卷的客观题变成第二卷变成主观题,分值变成6分或8分。要求是:鉴赏评价,即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精品文档请下载)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第二种形式:分析技巧型
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精品文档请下载)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精品文档请下载)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比照。(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精品文档请下载)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大。(5)双关.(6)、反问、反语等。(精品文档请下载)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 (精品文档请下载)
其表达的格式是: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早行
陈和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亮堂,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五:(200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精品文档请下载)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步骤一)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场,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步骤二)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
(精品文档请下载)
六;(0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和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自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快乐心情,(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步骤三)(意思对即可) (精品文档请下载)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答:第三联运用夸大手法,(步骤一)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
“行杯”,写出了诗人恍假设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二)(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答:一样点:两首诗都采用了比照反衬手法,(步骤一)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和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鸪”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
高考古诗鉴赏主观题题答题技巧解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