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阶段内容重点工作细则结束时间
第一阶段:QMS整合阶段此阶段对各项目处的QMS执行情况、覆盖情况及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进行全面了解,并对体系漏洞进行统计。 1、适宜性沟通:以座谈会的方式了解项目各部QMS执行现状、适宜性、可执行性及人员的执行态度。 1) 与中层以上的员工进行QMS适宜性、可执行性、有效性的探讨,达到了解执行情况预测的目的。
2)了解中层以下员工对QMS的执行态度(因为态度决定行动),达到了解执行情况的现实执行现状的目的。
2、文件适宜性修改:参照QMS适宜性、可执行性及项目处特点进行重新修订,以便符合项目处得点及获得相关执行人员的初步认可。 1)参照上述工作对QMS的适宜性、进行重新修订,修订应考虑以上因素及各项目处特点进行。
2)由于上述修订采取和考虑了人和物的原因,对修订后QMS的执行会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同时也遵循了“全员参与原则”
3、强制执行(形成操作惯例):文件修订后,各项目处必须强制执行QMS文件即:让员工适应此项工作。注:适应不代表理解。本着执行QMS成为操作惯例(工作习惯)的目标,对各项目处QMS的执行情况采取强制措施。即:不理解也要做。有建议可以提,有问题可以说,但必须执行。使员工适应QMS的执行。
4、PDCA:在强制执行过程中按QMS要求进行严格审核,对QMS适宜性和文件修改建议暂不采纳。 1)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肃对待(可考虑绩效挂钩)。让员工明白他的责任就是执行。
2)可在检查中采用询问的方法,对QMS适宜性和文件修改的建议进行记录并统计。
3)除影响质量目标的修改以外,其他均不采纳修改。
第二阶段: PDCA问题积累和QMS改进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工作,让员工已具备了QMS执行的基本能力。当QMS执行到一定阶段时,由于体系中问题的出现,员工心中会形成一个让自己满意的QMS,此时可根据适宜性、可执行性对文件进行修改。 1、适宜性沟通:对执行QMS中存在的适宜性,可执行性问题进行探讨,让员工参与QMS的改进。对iso9001实施具体培训,使员工认识度。 1)通过沟通,将员工心目中的适宜的、可执行的、有效的QMS建议挖掘出来,通过可行性探讨让员工明白:为什么这么做?由谁去做?目的是什么?,通过探讨可让品质部了解:为什么这么做不行,应该由谁去做更合理。这么做会带来怎样的结果等等。斟酌采纳员工的建议,并予以记录、总结和统计。
2)让员工参与QMS的具体改进,是对员工地位的尊重,工作的认可,思想上的激励,可以更好的控制员工执行力。使员工更容易从思想上理解和采纳改进后QMS。
4)让员工明白,部门执行QMS的关联,如:安保3天巡视发现同一个问题,就说明客服或工程存在问题,问题的原因就是未把执行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部门看做“顾客”,并予以满足。
2、文件完善:根据现实操作当中的问题,从根本上完善QMS文件。此阶段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是QMS编制中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为QMS文件的修订提供了重要依据。
3、PDCA(内检):由品质部带领部门QMS文件管理人员进行内审,使其了解不合格的定义,标准。实施改进的标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1)在此阶段,在品质部的日常检查中可要求部门相关人员参与,目的是可以让部分员工了解判定不合格项的标准,及不合格的定义,即
内审员工作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