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房不如旅游.docx换房不如旅行
假定你和爱人住在 100 平的房屋里,平时生活足够用,还略显宽阔,也没有添人入口的计划,但因为收入有限,你
俩梦想已久的出国旅行向来无法实现。这时候,你忽然中了
大奖,奖品是两
换房不如旅行
假定你和爱人住在 100 平的房屋里,平时生活足够用,还略显宽阔,也没有添人入口的计划,但因为收入有限,你
俩梦想已久的出国旅行向来无法实现。这时候,你忽然中了
大奖,奖品是两个选择,一是一套 150 平的大房屋,另一个是将来 10 年每年一次的出国旅行时机。你会作何选择呢?
经过一番检查,多半人的选择是房屋。在国人以房为安和增值预期下,这类选择堪称合理,但经济学家也许会劝你旅行。这是为何?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看另一个故事。 1978 年,美国某大学教授做过一项心理检查,找一般公众,先对自己的幸福感
打 1-5 之间的分,均匀为 分,而后预估中了百万彩票和车祸留下残疾的人的幸福感,结果他们以为中彩票的人要幸福得多,因为车祸留下残疾的人必定过得很惨。教授又找到了一些的确中巨奖彩票的人,发现他们对幸福感的评论居然和一般公众相差无几,真实受过车祸重创的人几年后,幸福感也比一般人低不了太多。为何会高估中彩者的幸福感,低估遭受不幸之人的幸福程度呢?
经济学家将此归纳为适应性效应:一方面人们经常低估了自己的适应性,特别是对不利环境的适应力,另一方面,
又高估某些事情,特别是好事情在一段时间后带来的幸福
感。
回到第一个问题,人们经常以为物质条件的改良如换大
房屋――会带来永远快乐,其实否则。在刚搬入新房和友人
来访夸赞时,的确会带来激烈的幸福感,但时间长了,在家
庭成员不增添的状况下, 150 平的房屋和 100 平的房屋带来
的幸福感,差异其实不大。假如选择近似每年一次的出国旅行
等精神花费,每次都会带来新的体验,幸福感自然大增。
做花费选择时,不如提早考虑到适应性问题,减少物质
攀比,把钱花在能供给长久幸福感的事物上。
换房不如旅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