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嵌入式实验报告.doc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嵌入式操作系统
学院(系):
计算机学院实验
专
业:
计算机系
班
级:
0T 设备支持
16
IEEE 1394( FireWire )support
IEEE 1394 防火墙设备支持
17
I2O device support
I2O 设备支持
18
Network device support
网络设备支持
19
Amateur Radio support
业余无线电支持
20
IrDA (infrared )support
红外线支持
21
ISDN subsystem
ISDN子系统
22
Old CD-ROM drivers (not SCSI 、not IDE )非 SCSI/IDE 接口的 CD-ROM设备
23
input core support
输入核心支持
24
Character devices
字符设备
25
Multimedia devices
多媒体设备
26
Crypto Hardware support
Crypto 硬件支持
27
File systems
文件系统
28
Console drivers
控制台驱动
29
Sound
声卡驱动
30
USB supprot
USB支持
31
Additional device driver support
附加设备驱动支持
32
Bluetooth support
蓝牙支持
33
profiling support
Profiling 支持
34
Kernel hacking
内核分析
35
Library routines
库例程
4、编译系统内核
当配置完成并保存退出后就要重新编译系统内核。 系统一般会在配置结束时提示要进行
make dep 操作。
运行带有 clean 和 dep 选项的 make 文件以清除过时的目标文件并建立合适的独立性(如果要正确编译代码,必须要满足该要求) 。命令为:
make dep
make clean
如 果 没 有 出现 错 误 提 示 , 就 可 以 运 行 make zImage 命 令 , 该 命 令 将在
目录下生成一个全新的内核。该内核文件
名称为 zImage ,使用中注意大小写。
如果给内核添加了许多驱动程序或各种各样的支持,可能需要使用 make bzImage
命令,该命令可以制作出一个很大的内核映象文件, 该文件可以带所有的选项进行启动。
一般当编译的内核较大时系统会推荐内核命名为 bzImage。
如果看到类似于以下的提示信息,就表示已经完成了内核创建工作。
Root device is (3,1)
Boot sector xxx bytes.
Setup is xxxx bytes.
System is xxx kB
Sync
Make[1]:Leaving directory ‘ ’
这时在 /usr/src/ 目录下生成一个 zImage 或 bzImage 文件;如果没有这个文件说
明编译中有错误,导致编译错误的原因可能有:
内核配置有问题,应重新配置后再编译。
内核源代码有问题,应尽量选用稳定的内核(版本号为偶数)版本。
文件连接的问题。
系统硬件的兼容性问题也可能导致内核编译失败。
内核编译完成后,由于有些模块并没有编译进内核、而是通过加载的(选择“ m”);所
以需要编译、安装模块。命令为:
make modules
make modules_install
重新编译内核的过程, 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 具体的时间取决于你选择内核的大小、
处理器的速度等因数。一般在嵌入式系统中内核比较精悍,编译过程会比较快;另外、
如果没有运行其他的负载密集型的应用程序(如 X 图形程序),编译过程会更快。
5、启用新系统内核
以上各个步骤完成之后, 就可以准备启用新的系统内核来工作了。 如果你没有采用 GRUB
或 LILO 等引导程序进行多培、配置启动,则一定要备份正在使用的系统内核。
linu嵌入式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