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阴阳五行
第1页,本讲稿共35页
阴阳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鱼太极图
中国古代哲学理论。
研究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间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理论。
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构成; ”
某些急性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汗出的情况下,可突然地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证变化,即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
第14页,本讲稿共35页
阴阳学说
相互之间的关系:
阴阳对立和阴阳互根阐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在阴阳的不断消长和转化过程中实现的;
阴阳的消长和转化是以阴阳的对立互根为基础的。
阴阳消长是在阴阳对立互根基础上表现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第15页,本讲稿共35页
阴阳学说
病例一:
陈某,女,48岁,2004年1月16日就诊。
主诉:四肢关节冷痛1月余。
病史摘要:入冬以来,出现四肢关节冷痛,以肩、肘、腕、膝关节疼痛为主,屈伸不利,触冷水或遇风寒疼痛加重,得温痛减。伴有畏寒,四肢不温、关节不红肿。舌淡白,苔薄白,脉紧。
思考题
(阴证、阳证、寒证、热证)?
第16页,本讲稿共35页
阴阳学说
参考答案
、寒证。
。患者由于感受寒邪,使机体出现阴阳失衡。寒为阴邪,阴邪偏盛所形成的疾病性质是寒证。阴寒之邪侵袭经脉 ,则四肢关节冷痛,屈伸不利。阴邪偏盛,阴长则阳消,体内阳气相对不足,温煦功能减退,故畏寒、肢体不温。患者触冷水或遇风寒疼痛加重,意为随寒邪加重而症状加重,反之则减轻,说明阴长则阳消,阳长则阴消,这也提示可用温热祛寒的方法来求得阴阳的平衡,以达到治愈该病的目的。
第17页,本讲稿共35页
五行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
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
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18页,本讲稿共35页
五行学说
一 五行的基本含义
五: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行列、次序;运动变化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及其所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
(一)五行特性: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向上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第19页,本讲稿共35页
五行学说
(二)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分类
依据:五行属性
方法:取象比类法
推演络绎法
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
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第20页,本讲稿共35页
五行学说
五行
自 然 界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季
五方
木
角
酸
青
生
风
春
东
火
徵
苦
赤
长
暑
夏
南
土
宫
甘
黄
化
湿
长夏
中
金
商
辛
白
收
燥
秋
西
水
羽
咸
黑
藏
寒
冬
北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自然界
第21页,本讲稿共35页
五行学说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人体
五行
人 体
五脏
五
腑
五官
形体
五液
五声
情志
木
肝
胆
目
筋
泪
呼
怒
火
心
小肠
舌
脉
汗
笑
喜
土
脾
胃
口
肉
涎
歌
思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涕
哭
悲
水
肾
膀胱
耳
骨
唾
呻
恐
第22页,本讲稿共35页
五行学说
肝属木: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之性
肝喜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
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
脾居中焦,化生气血
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肃杀
肺性清肃,以降为顺
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肾有藏精,主水之功
第23页,本讲稿共35页
五行学说
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相生
五行的相克
五行制化
五行的相乘
中药学阴阳五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