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课件
第1页,本讲稿共33页
主要内容
新药临床分期
新药临床管理规范
实验设计要点
数据管理方法
统计分析
第2页,本讲稿共33页
Ⅰ期
20-30例
Ⅱ期
200例
Ⅲ期
400例
Ⅳ期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鼻分泌物明显增加,全身症状轻微或无,自然病程2-4天;
中型:局部症状较轻型严重,且有一定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自然病程1周左右;
重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倦怠无力、头痛、常有咳嗽,鼻部症状较以上各型更加显著。
第18页,本讲稿共33页
评价指标
有效性评价指标:
主要指标:症状体征、体温
次要指标:舌象、脉象、血白细胞总数加
分类、病毒学检查
安全性评价指标:
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GPT)、肾功能(BUN、CR)及不良反应
第19页,本讲稿共33页
统 计 学 设 计
第20页,本讲稿共33页
样本量设计
根据GCP规定及《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有关要求,本次临床研究在4个中心进行,试验药和对照药按1:1的比例安排病例数。
完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病例100对,考虑到脱落因素,故共入组120对,即试验药组及阳性对照药组各120例,预期可评价病例每组120例。
第21页,本讲稿共33页
对照药的选择
对照药品选择依据:银黄颗粒是临床上公认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传统中药,为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功能为清热、解毒、消炎。
阳性药平行对照
第22页,本讲稿共33页
药品的随机与编盲
分层分段随机
SAS软件
PROC PLAN过程
中心编码分配情况
4个
试验病例随机编码表
240个
处理组分配情况
A、B两组
统计学家
申办单位(编盲者)
分配包装
申办者指定
与本次临床试验无关人员
注:以上两级盲底,连同随机数字的初始值、分段长度等,一式两份,密封后交由临床研究负责
单位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和申办单位有关负责门共同掌握。全部药品编码过程由编盲者
书写成《编盲记录》存档。
第23页,本讲稿共33页
病 例 分 配
注:“药物编号”为受试者唯一识别码。各中心根据病例入组先后,按顺序安排相应治疗。
表1 小儿金花感冒颗粒临床试验病例分配表
中心编号
试验单位
试验组
对照组
药物编码
1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30
30
121 - 180
2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30
30
061 - 120
3
天津市儿童医院
30
30
181- 240
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30
30
001 - 060
合计
120
120
240
第24页,本讲稿共33页
应急信件的设立
该试验设立“应急信件”,信封上注明“小儿金花感冒颗粒临床Ⅱ期临床试验应急信件”字样、药品编号,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破盲规定等内容;
“应急信件”内含信纸,纸上印有相应的药品编号和组别,写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应急信件”应密封,随药品分发至各中心,在试验结束后收回;
对于受试者因严重不良事件需要紧急揭盲时,应由研究者决定是否拆阅应急信封,予与揭盲;
应急信封一经拆阅,该受试者作为中止病例处理,不计算疗效,但应列入不良反应的统计。
第25页,本讲稿共33页
调查员自查
上级核查
监察员核查
调试数据库
根据CRF
更改
数据管理员
建立数
据库
修改
数据库
双份
对比核对
双份录入
Access
epidata
随机人工复核
抽取10%
计算机
程序检查
数据审核
录入错误率<3‰
CRF
注:以上所有核查均在盲态下进行
所有问题应发疑问单,更改必须签名
第26页,本讲稿共33页
二 次 揭 盲
盲态审核
A、B组
临床研究
总结报告
实验组
对照组
统计分析
数据锁定
第一次揭盲
盲底保存者
统计专家
第二次揭盲
研究基地人员
盲底保存人员
主要研究者
第27页,本讲稿共33页
统计分析数据集的定义与选择
全分析数据集(Full analysis set,FAS)
包括随机入组、至少用药一次、并至少有一次访视记录的全部受试者,用全分析数据集进行FAS分析。对脱落病例疗效相关部分的缺失数据,采用末次访视向前结转(LOCF)的方法进行
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