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破伤风过敏试验
及脱敏注射法
急诊科:李秀丽
学习目标
认识破伤风的发病机制
掌握TAT皮试操作方法及其药液配置
掌握TAT皮试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Tetanus〕
由
最新破伤风过敏试验
及脱敏注射法
急诊科:李秀丽
学习目标
认识破伤风的发病机制
掌握TAT皮试操作方法及其药液配置
掌握TAT皮试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Tetanus〕
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展性开展的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
发病机制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所致。
破伤风杆菌属革兰阳性产芽胞性厌氧菌,广泛地散布于泥土中,粪便中亦含有该菌。
单纯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伤口并缺乏以引起本病,必须要有其他细菌,或有异物如木头、玻璃等的碎片同时存在
破伤风杆菌仅孳长在厌氧伤口内,并不散播到别处,但该菌产生外毒素可致使神经系统中毒。
当毒素作用于脑干和脊髓后,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二者均收缩,因而产生特异性的肌肉痉挛。
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长短不定,通常为7~8天。在承受过抗毒素预防性接种的病人,可能延长至数周。个别的可短至1~2天
出现的牙关紧闭,以及全身各部位骨骼肌发生痉挛所出现的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与呼吸困难 ,苦笑面容。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清经物理、化学方法精制而成,能中和患者体液中的破伤风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对于人体而言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也容易出现过敏反响,因此用药前应先做过敏试验。
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超过一周者,如再使用,仍需重做皮内试验。
皮内实验法
皮试液的配置方法:取每支含1500国际单位的破伤风抗毒素药液,加等渗盐水稀释到1ml〔200IU〕
皮试液的试验:取破伤风抗毒素试验液在前掌侧注射稀释液 ,观察30分钟后判断试验结果。
一、操作前患者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神志、合作程度,是否配合
病人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有过敏史要通知医生〕
注射部位皮肤状况〔如有无瘢痕、硬结、伤口、肤色是否影响结果观察等〕
药物的性质、作用、不良反响
注射前进餐情况
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
环境用物:适合无菌操作及方便抢救。
用物准备:按医嘱备药,急救用物等。
二、操作方法
备药 配液 选择部位 消毒
穿刺 注药 拔针 记录时间
观察 结果判断 记录 整理
用物准备
◆ 注射盘内加1ml注射
器、~5号针头、
注射卡及药液。
◆ 如为药物过敏试验,
另备急救药:首选
% 盐酸肾上腺素,
2ml注射器。
勿用碘类皮试消毒液
医嘱注射单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穿刺方法
前臂掌侧下1/3处,绷紧皮肤,以5度角刺入
注入药液
宣 教
皮试后向患者宣教在注射室观察坐30min,勿乱压针眼,按揉局部。
勿乱走不得离开注射室。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
1
阴性--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
2
阳性--局部反响为皮丘红肿、硬结大于cm,红晕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
强阳性--如注射局部反响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病症,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
必须用
脱敏疗法
不建议使用抗毒素
三 实验结果判断
三 实验结果判断
如对皮试结果有疑心,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以作对照。
如果皮试结果阳性,应在医嘱单,注射单,护理记录单,门诊病历上用红笔加以注明,并将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
记 录
结果判断:药敏试验阴性
药敏试验阳性
四 脱敏注射法
一般情况下: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
次数
注射剂量--稀释后抗毒素(ml)
注射方法
备注
1
(皮试液里面取)
皮下注射
观察有无紫绀,气喘,呼吸短促,脉搏加快,如无不适,方可注射第2次
2
(皮试液里面取)
皮下注射
如无反应可注射第3次
3
(皮试液里面取)
皮下注射
如无反应即可将安瓿中的未稀释抗毒素全作肌内注射
4
余液(原液)
肌内注射
注射后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
五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由于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务必要做好预防及急救准备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
最新破伤风皮试液的配制与脱敏注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