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下篇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
小儿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少,清·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中首次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列为小儿推拿八法。随着小儿推拿的开展,许多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中来,成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本节主要介绍推、摩、按、揉、掐、捏、运、捣法等8种常用手法。
一、推法
推法包括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合推法四种。
1.直推法
用拇指桡侧边缘,或食、中指末节罗纹面,附着在穴位上作单方向直线推动,称直推法。
【动作要领】
操作时宜作直线推动,不宜歪斜,同时配用适量介质;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200-300次/分钟;用力均匀,始终如一。
【临床应用】
本法主用于线穴、面穴等小儿特定穴的操作,如推三关、推大肠、推脾经、推肺经、退六腑等。有调阴阳、和脏腑、理脾胃等作用。在*些穴位上推动的方向与补泻有关,应根据不同部位和穴位而定。
2.分推法
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两手食、中、无名、小指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称分推法。
【动作要领】
作分向推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一致,用力勿忽大忽小;根据患儿病证的寒热虚实,调节两手用力的大小。操作的频率200-300次/分钟。
【临床应用】
本法多用于面穴、线穴及平面部位穴位的操作,如分推膻中、分推腹阴阳、分推大横纹、推坎宫、分推肩胛骨等。具有调阴阳、和脾胃、宣肺理气、止咳化痰、解表等作用。
3.旋推法
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动作要领】
-
. z
操作速度较运法快,用力较指揉法轻。
【临床应用】
主用于手指罗纹面等部位的穴位。如旋推肺经、旋推肝经等。
4.合推法
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合拢推动,称合推法。
【动作要领】
此法操作方向与分推法相反,用力要均匀,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宜使皮肤向中间起皱。每分钟200-300次。
【临床应用】
主用于大横纹的治疗,有行痰散结等作用。
二、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动作要领】
本法操作时手法要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
【临床应用】
摩法多用于头面部、胸腹部的"面〞状及"点〞状穴,如摩囟门、摩中脘、摩腹、摩脐以治疗肠胃疾患,对急性扭挫伤,可用摩法消肿。本法具有理气活血,消肿退热,消积导滞等作用。在*些穴位上摩法的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穴位而定,如顺时针摩、揉腹部有消食和胃通便之作用,逆时针摩、揉腹部有温中健脾止泻的作用。
三、按法
以指、掌等节律性地按压施术部位,称按法。按法一般以指按与掌按两种按法应用较多,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动作要领】
1.指按法
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作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逐渐向下按压。当按压力到达所需的力量后,要稍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
2.掌按法
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垂直逐渐向下按压。施力原则同指按法。
按法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到达肌体组织的深部。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手法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不可突施暴力。
【临床作用】
按法同摩法一样,具有刺激强而舒适的特点,易于被承受,可补虚泻实。指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较强,常在按后施以揉法,有"按一揉三〞之说。一般多用于面部,亦可用于肢体穴位;掌按法面积较大,沉实有力,舒缓自然,多用于背腰部、下肢后侧、胸部及上肢部。
四、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亦可分别称之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根揉法、鱼际揉法。
-
. z
【动作要领】
操作时压力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每分钟大约200-300次。
【临床作用】
本法具有调和气血,祛风散热,理气消积等作用。指揉法常用于"点〞状穴及经穴,根据病情需要,亦可二指
小儿推拿教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