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补液盐在小儿烧伤休克期补液的应用.doc口服补液盐在小儿烧伤休克期补液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安全、便于操作有效的小儿烧伤休克期补液的途径。方法 92 例小儿烧伤患儿,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 例。试验组在静脉补液的同时加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 对照组少量多餐进食流汁。观察伤后 48h 内患儿尿量、心率、血压、口渴、意识及补液并发症。结果试验组 48h 监测指标平稳者 39 例, 对照组 18 例,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试验组出现口渴症状者 9例, 对照组 28 例,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试验室组 0 例出现补液并发症, 对照组 4 例,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结论口服补液盐补液是小儿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 能大幅度提高小儿烧伤的治愈率, 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口服补液盐;小儿;烧伤 DOI : -5547/ 休克期补液是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重要措施, 直接影响烧伤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对于休克期补液如何补, 几十年来全国烧伤界围绕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断地进行实验研究,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仍待探讨。小儿烧伤后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 体液代谢快, 对液体丢失的耐受性较成人差, 烧伤后病情变换快, 所以小儿大面积烧伤较成人更容易发生休克。临床上通常按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 简称三医大公式) 计算患儿的补液量, 由于受伤区域环境,时间不同, 个体差异很大。有研究表明个体差异达 2倍[1] 。小儿的调节机能差, 如何个体化, 安全有效地补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自 201 1 年起, 本科采用公式计算补液量为基础联合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 2011 ~ 2014 年本科室收治的烧伤患儿 92例。入选标准:①热液、热物、火焰等引起的热力烧伤。②烧伤总面积≥ 15% TBSA 。③伤后 2h 内收治入院。④年龄 1~ 10 岁。⑤无吸入性损伤。⑥伤前身体健康。其中男 73 例, 女 19 例,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 46例。试验组男 37例,女9例, 平均年龄( ± )岁, 烧伤总面积 15% ~ 46% ; 对照组男 36例,女 10例, 平均年龄( ± )岁, 烧伤总面积 15% ~ 48% 。两组患儿年龄、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入院后立即按三医大公式计算第 1个 24h 补液量。儿童: 烧伤面积× 体重( kg)× (晶体. 胶体) +70 ~ 100 ml/kg 生理需要量, 婴幼儿: 烧伤面积× 体重( kg)× ( 晶体. 胶体) +100 ml/kg 生理需要量, 第2个 24h 生理需要量不变丢失量按第 1个 24h 量减半。按补液原则各时段内匀速输入液体, 根据监测指标调整输液速度。试验组第 1 个 24h 按计算出的补液量的 30% 增加口服补液盐量, 同时每小时均匀口服。第2个 24h 按计算出的补液量的 40% 增加口服补液盐量。对照组 48h 内按 1 ml/ ( kg?h )口服流汁(
口服补液盐在小儿烧伤休克期补液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