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包装设计的民族化风格
目 录
摘 要 2
Abstract 2
一、包装艺术对民族文化继承的必要性 3
二、包装设计民族化过程中的对策研究 4
一深刻理解和合理信息传递的焦点。包装设计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在文化信息的传递中获得了独立的意义,成为文化的物化形态,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除了满足它原有的功能外,在平面和立体的空间上,无意识中保存着民族文化的印迹。
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悠久历史,在长期开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这种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反映在包装设计中,就是民族风格的设计。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历史流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产生了许多传统桔祥图形,而这些中国历代的桔祥纹样,代代相承又代代相异,如新石器时代质朴的鱼纹、商周时期威仪神秘的饕餮纹、隋唐的饱满华丽宝相纹、明清纤细巧密的道八宝纹等,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伟大遗产。中国传统纹样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也就是“图必有意、意必桔祥〞,把桔祥纹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包装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在现代设计中,人们愈来愈多的认识到,越是民族性的越能被世界认同。在设计中要强调本民族的精神理念,并渗透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的有机的结合,使现代设计作品充满中国人文情怀,并能以国际化设计语言来进行视觉传达。
现代包装设计的开展,在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它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凝滞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不管成认与否,它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创作观。有根的艺术才能枝繁叶茂、日益强大,而艺术的根,是扎根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扎根在我们民族几千年优秀民族文化当中的。因而,生活和民族性,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转的传承性。
包装设计民族化过程中的对策研究
包装设计的时代特征与民族性并不矛盾,“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民族性〞不等于“局限性〞。纵观世界各国对于包装设计开展的历程是与各个国家文化、经济的背景相关连的。英国的包装设计比拟注重英国市民消费文化传统的继承;德国的包装设计受其严谨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富于理性设计的传统特征;法国的包装设计呈现着一种融设计与艺术精神于一体的特色;而日本包装设计面对经济的高速开展,融会了大量的日本传统视觉因素,同时又表达出时代感。同在东方大文化范围内,日本包装设计的开展历程有更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日本包装设计用 30余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开展路程,并形成独特的日本风格,就是因为他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强烈的意识到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包装设计文化开展的道路。因而,日本的设计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蕴含着深邃的东方文化精神。
既然包装设计民族化是时代的要求,那么澄清包装民族化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让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完美结合,我们应遵循4个方面的原那么:
深刻理解和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
要实现包装设计的民族化,首先要做到对本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传统元素既非符号,也非道具,它是一种文化,不能对它进行外表上的生搬硬套。比方中国的水墨,书法,讲究的是意、气、神,具体表现为苍劲、空灵、雅致,每笔的轻与重无处不表达着深刻的文化寓意。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包装设计时,首先要理解产品,再去寻求能够代表产品形象的中国元素,同时对这些"元素"的背景要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使用适宜的现代设计手法。中国传统艺术一直以来强调意境的表达,追求展现对大千世界的真实感受,而不拘泥于对象的真实形态,具有明显的比喻,象征意义,在使用中要因地制宜地运用,注意对产品和市场方面的适应性,还要注意对某些地区民族特定风俗习惯的适应性。中国地域辽阔,有不同的审美习惯,要特别注意,不能设计得不合时宜。如果脱离这些传统元素的本质,不加思考地运用,不仅不能起到辅助包装的效果,而且出来的作品也是没有灵魂的。
把握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包装设计民族性的形成和开展,大都以时尚为依托,包装设计的民族性意味着时代的选择性,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价值取向上,传承是本原,超越是其走向。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周围世界及其开展趋势,同时看到设计同各门学科的关系,从而自觉的更新和扩大我们的知识,挣脱传统观念的制约,促进包装设计文化的更新与开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对商品包装的求新求异心理更为强烈和普遍
论包装设计的民族化风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