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z
,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在和外界的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病的病因假设后,可通过分析性研究来证实或否认这样的假设,检验此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估计出它们对疾病作用的大小。包括回忆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用严格控制的方法,对不同防治方法进展流行因素、预防措施和干预方法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分为实验室、临床试验和社区试验。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拟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其意义大于回忆性研究 。优点: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和联系程度,较全面地描述疾病的自然史、病期和暴露的结果、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观偏倚少,结果有较强说服力,可观察一种因素对几种疾病的关系。缺点:需要观察人数较多,随访时间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容易失访,影响结果分析
、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发病率=*年该地新发病例数/*年该地平均暴露人口数×100000〔1/10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又分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时点患病率:*一时点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100000〔或 1000〕
期间患病率: 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00〔或 1000〕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死亡率=*年该地死亡人数/*年该地平均人数× 100000〔或 1000〕
病死率〔fatality rate):*时期因*病死亡人数/同时期患该病的人数×100%
?间接致癌物?促癌剂?化学、物理因子的主要致癌机制?致瘤病毒有那些类型?
?间接致癌物?促癌剂?化学、 物理因子的主要致癌机制?致
瘤病毒有那些类型?
直接致癌物:进入体后不需代活化作用就能对正常细胞产生诱癌作用的化学物质。致癌力强,快。如各种致癌烷化剂、亚硝酰胺类;
间接致癌物:进入体后需经过氧化酶的代活化作用方能产生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外环境,如多环芳烃、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
. z
促癌物:单独作用于机体无致癌作用,但能促进其他致癌物导致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如佛波酯、糖精、苯巴比妥等
化学致癌的作用机制:
基因机制:致癌物导致的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为中心的 DNA损伤
基因外机制:蛋白质构造或构象的改变、致癌物与RNA聚合酶的结合、致癌物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等.
物理致癌的作用机制:电离辐射:电离产生自由基,导致 DNA单链或双链断裂以及碱基构造的改变,在体外使细胞转化,在体诱发肿瘤。紫外线:UVB易被DNA碱基吸收,引起DNA碱基的改变,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物理致癌一般都是导致 DNA损伤。
致瘤病毒类型:
DNA肿瘤病毒: 乳头状瘤病毒科 疱疹病毒科 嗜肝病毒 腺病毒科 多瘤病毒科
R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nzct26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2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