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基础知识课件
第1页,本讲稿共70页
第一部分 工程热力学
第二部分 传热学
第十章 暖通空调基础知识
第2页,本讲稿共70页
第一部分 工程热力学第一节 基本概念
热力系
一、定义
热力系:人为规定的热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可逆过程与准平衡过程从定义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过程逆行,“没有遗留下任何变化”,例如功、热、状态等变化。
:推动过程的势差无限小,而且不存在任何耗散现象。无耗散效应的准平衡过程就是可逆过程。
所谓耗散指固体或液体的磨擦、电阻、非弹性形变、磁滞等现象起的效应,使能量耗散了,变为热。
可逆过程是热力学的抽象,实际过程是无法实现的,但人们可以无限的接近它。研究可逆过程的目的,在于抓主要矛盾,反映本质。把可逆过程作为实际过程中能量转化效果的比较标准。在实际热力学计算中,通常是把某一实际过程理想化为可逆过程计算,然后引入必要的经验修正。
功与热量
一、可逆过程的功
用符号W表示,单位J或kJ。单位物质所做的体积变化功用w表示,单位J/kg或kJ/kg。
第7页,本讲稿共70页
功:在力学中,功被定义为物体所受的力与该力方向上产生的位移的乘积;在热力学中,功是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当系统作功时,其对外界的作用可用在外界举起重物的单一效果来代替。
体积变化功:可压缩系统通过体积的变化(膨胀或压缩)来和外界交换的功量。
规定:系统对外界做功,功量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功量为负。
功是传递过程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是伴随着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是系统所含有的能量,所以我们不能说一个系统具有多少功。
单位工质:
可逆过程的比容变化功w的大小可以在p-v图上用过程曲线下面的面积表示。
第8页,本讲稿共70页
二、可逆过程的热
:系统与外界之间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J或kJ。单位物质所做的体积变化功用q表示,单位J/kg或kJ/kg。
规定:系统吸收热量,热量为正 ;系统放出热量,热量为负。
第9页,本讲稿共70页
单位工质:
熵(S):状态参数,是可逆过程热量传递的标志性参数。熵增大,系统吸热;熵减小,系统放热。
第10页,本讲稿共70页
三、功和热的异同
同: 1. 二者都是系统与外界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是传递中的能量,不是包含在系统内部的能量。
2. 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大小与过程有关。
3. 是迁移能,一旦越过边界,便转化为系统或外界的能量。
异: 1. 能量的形式不同,效果不同,功属于机械能的传递量,热属于热能的传递量。
2. 引起能量传递的原因不同,一种是压力差,一种是温差。
热力循环
热力循环:指工质从某一状态出发,经历一系列热力状态变化之后,又回到初始状态的封闭热力过程。
按作用效果分:正向循环与逆向循环;
按是否可逆分:可逆循环与不可逆循环;
第11页,本讲稿共70页
一、正循环(热机循环或动力循环)
: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给外界提供动力。
从高温热源吸热,将其中一部分热量转变为功,剩余的热量排给低温热源。实施正循环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热能向机械能的能量转换。
:
循环热效率=净功量/从热源吸收的热量,即ηt= w0 / q1
二、逆循环
1. 作用效果:消耗外功,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中取出排向高温,按作用目的可分为制冷循环与热泵循环。
制冷循环: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以维持低温热源的低温状态。
热泵循环:向高温热源放出热量,以维持高温热源的高温状态。
2. 经济性指标:
制冷系数=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耗功量,即ε1=q2/w0;
供热系数=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量/耗功量,即ε2=q1/w0。
第12页,本讲稿共70页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一、实质
实质: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19世纪30-40年代,许多科学家前赴后继,迈尔·焦耳(德国医生)最后发现 和确定了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这个定律指出: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可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而在转换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
二、表述
可以表叙为:在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那时,有人曾提出各式各样不消耗能量而获得动力的装置,称为第一类“永动机”,但均失败了。因为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故针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另一形象的说法是: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三、表达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
暖通空调基础知识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