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口头商定结合我国情况采用
N g
. 3
。至本规范定稿时止, IEC- TC
。当 ρ=
Ω·、=
A=
时,从图
估计出
值约为
,
63
即
3
1
l
2000
m
a
8m
l
8
l e
2 2000
89m ,所以 l e
89
。
另参见本规范第 条的说明。
混凝土在土壤中的电阻率取 100Ω·m,接地体在混凝土中的有效长度为 2 =20m。
所以,对基础接地体取 20m半球体范围内的钢筋体的工频接地电阻等于冲击接地电阻。
附录四 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本附录系根据本规范第条的规定,采用滚球法并根据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的原理,再用图解法并列出计算式解算而得出的。
双支避雷针之间的保护范围是按两个滚球在地面上从两侧滚向避雷针, 并与其接触后两球体的相交线而得出的。
绘制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时, 将已知的数值代入计算式得出有关的数值后, 用一把尺子和一支圆规就可按比例绘出所需要的保护范围。
附图 的( a)(即当 2hr > h> hr 时)仅适用于保护范围最高点到避雷线之间的延长弧线( hr 为半径的保护范围延长弧线) 不触及其它物体的情况;不适用于避雷线设于建筑物外墙上方的屋檐、女儿墙上。
附图 的( b)(即当 h< hr 时=不适用于避雷线设在低于屋面的外墙上。
本附录各计算式的推导见 《建筑电气》 1993 年第 3 期“用滚球法确定建筑物防雷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一文。
附录五 分流系数 kc
本规范附图 适用于单层、多层建筑物和每根引下线有自己的接地体或接于环形接地体以及引下线之间(除屋顶外)在屋顶以下至地面不再互相连接。
本规范附图 适用于单层到高层,在接地装置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不论层数多少,
当引下线(除屋顶外)在屋顶以下至地面不再互相连接时分流系数采用 kc1。
在钢筋混泥土框架式结构和利用钢筋作为防雷装置的情况下, 当接地装置利用整体
基础或闭合条形基础或人工环形接地体(此时与周边每根柱子钢筋连接)时,附图 中的 h1~ hm为对应于每层高度, n 为沿周边的柱子根数。
附录六 雷 电 流
对平原和低建筑物典型的向下闪击,其可能的四种组合见图 2。
对约高于 100m的高层建筑物典型的向上闪击,其可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