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框架)
2
3
4
(六)学风:
三、“**文化”的建设措施
(一)构建**的管理文化
(二)构建**的教师文化
(4)至真园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学校以“至真园”的开辟为窗口努力实践着生活教育,并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
文化林:八小校园桃红橘绿,竹修桂香,五彩缤纷间是代代“至真情”的传承,是百年“至真文化”的积淀。行正楼前百年金桂移自老校,与学校同龄,见证着风雨沧桑;博艺楼旁玉兰一棵是老校长徐则胜90岁高龄时所栽,寄托着他对八小教育事业能茁壮而蓬勃长青的美好心愿;启智楼前松竹成林,传递着一份不屈与高洁,引领师生虚心求学、坚韧为人;环路旁香樟成行,隐喻八小实施着无华却高雅的教育。这些文化林都是学校“至真文化”的外显,其昭示着的
7
“心怀理想、低调前行、不懈追求、守得本真”的精神值得每个八小人践行。
实践园:美丽的八小桃红茶绿、橘黄菜长。茶园、果园、菜园是学生开展多彩综合实践活动的求真基地。“茶文化节”开幕,师生一起捡茶籽、采茶叶、炒春茶、尝新香,乐在其中、受其熏陶。果园菜地间,师生一起施肥、采摘,体验着坚守的责任与收获的喜悦。茶叶收天地精华而长,遇沸水浸润而舒,茶汤碧绿、余香袅袅,真味自显。果蔬出自天然,经“我”而长,由“我”而收,格外香甜,饱尝辛勤付出后大自然的馈赠。教育顺儿童天性而施,倚自然天地而行,问学靠勤、真味盎然。
总务处总体规划茶园、果园、菜园,布置特色篱笆、悬挂科学简介、做好常规维护。德育处、各级部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低级部以“认一认”为主题,认识学校的茶果蔬园地;中级部以“养一养”为主题,开展“认养果树”活动;高级部以“种一种”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耕种“责任田”,并进“茶园”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日记,留下活动掠影,在班级博客、各级网站等平台予以展示。更关键的是让学生“真实践、真体验、真成长”。
(5)至真室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八小装备了系列专用教室给师生提供求真的平台,教室与办公室的布置都彰显着“至真文化”的气息。
专用室文化:茶文化室由陈列、展示与实践三部分组成,陈列室遍布茶知识介绍与学生的研究足迹,展示室环境优雅、宫灯摇曳,文化气息浓郁;陶艺实践室设备齐全、引人探索。科技馆分为欢迎厅、标本陈列厅、实践互动区三个部分,布置有各类地貌物种标本、各项师生小发明,在现代光影的介入下,扑朔迷离、千奇百怪而诱人求真。
教室文化:教室外墙布置有“诗词欣赏”“好书推荐”,“班级名片”标示了班级特色与班级宣言。教室里布置有励志标语,各班呈现不同风格板报。各班统一布置有“班级小书柜”与“班级绿化角”,引导学生“将阅读成为习惯”“与自然亲密接触”。让教室成为学生勤学修真的好场所。
办公室文化:学校自实施扁平化管理,基本按班主任、同学科教师编排办公室,级部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时常可见老师们自觉地探讨教学问题,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展现其“勤业启真”的优良风貌。八小的教师人人至实、至情、至纯而
9
“至真”。
2.用心设计学校文化符号
围绕学校“至真文化”核心,用心设计校徽、校旗、校歌、校刊、吉祥物等;确定学校环境文化统一标识,设计学校纪念品、印刷品、手提袋、茶杯、证书等。
(1)校徽
其一,八士小学始创于1905年,北靠斗山,南依运河,舜帝遗风传承着勤奋和谐,潺潺流水滋润着这方热土。“真者,自然之道也。”“至真”的含义就是探求本源,追求真理,达到最真的教育境界。勤以修身、真以立人,“至真文化”,是八小发展的根,是百年传承的魂。
其二,
红色代表活力。外形似高山磐石,景行行止,系“八”首字母“B”的变形。篆体“至真”二字镌刻于石,如一方古印,大方得体,古朴雅致,寓意八小的至真文化像“中国印”一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万物共荣,寓意八小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更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绿色代表生长。外形似长河大道,源远流长,系“士”首字母“S”的变形。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寓意八小学子在“至真文化”的润泽下,志存高远、勤学修真、快乐成长,踏上幸福人生之路。
(2)校歌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初,在过子华、过复三等有识之土倡导下,八士桥过氏以宗祠为校舍和教室,创办“蓉北二等学堂”。请族人当世秀才过永伯和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过冠生为教师,开设国文、数学和体育等课程。辛亥革命以后,该学堂更名为“天下市市立第一小学”,并扩大招生。教室不够用时,就有过氏将家宅荣德堂、明德堂等出借,作为教室使用,并编写了此校歌。它激励着代代八小学子心怀理想志气高
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框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