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形成过程
第1页,本讲稿共28页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系统的阶段层:
树木的分类常用的方法是恩格勒(Engler)的自然分类法
界——植物界
门——种子植物门
叶树)
第8页,本讲稿共28页
第9页,本讲稿共28页
树干的组成
1. 树皮
2. 形成层
3. 木质部
4. 髓
第10页,本讲稿共28页
树干的组成
(一)树皮(韧皮部):
各种树皮外部形态、厚度、颜色、花纹、质地、剥落情况、气味、滋味不尽相同,在树木分类和原木识别上都有一定作用。
(二)形成层:
(三)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和髓之间,是树干的主要部分。
(四)髓:位于树干的中心为木质部所包围,是一种柔软的薄壁组织。
髓的形状、颜色、大小不同,有助于识别。
第11页,本讲稿共28页
树 皮
树皮的外部形态及其裂隙的类型(可作为原木识别的特征之一):
(1)平滑:树皮表面光滑,如天目紫茎、梧桐等。
(2)瘤状突起或针刺状皮刺:树皮表面有许多高低不等的瘤状
突起,如 石栎、皂英、 刺楸等。
(3)纵裂
1)深纵裂:树皮表面沿树干纵向呈较深裂隙,如樟木。
2) 浅纵裂:树皮表面沿树干纵向呈较浅的开裂,如紫椴。
3)纵横裂:既有纵向又有横向的开裂,呈不规则方块形,
如泡桐。
(4)横裂:树皮表面呈横向的开裂,如光皮桦、山樱桃。
第12页,本讲稿共28页
多媒体课件
2 .形成层(cambium)
木材是通过形成层的细胞(cell)分裂、新生木质部细胞的成熟、成熟木质部细胞的蓄积等三个过程形成的,即木材的直接起源是形成层。
形成层是一个连续的鞘状层,包围在整个树干、树枝、树根的次生木质部周围,属分生组织。它向外弦向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secondary phloem ),向内分裂产生次生木质部(secondary xylem)。
形成层原始细胞分为:1)射线原始细胞-分生出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2)纺锤形原始细胞-分生出导管、管胞、木纤维等。
第13页,本讲稿共28页
3 木质部(xylem)
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和髓之间,为树干的主要部分,是木材加工的主要利用对象,也是木材科学的研究对象。
木质部分为: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和次生木质部(secondary xylem)。
第14页,本讲稿共28页
髓
位于树干的中心,为木质部所包围,是一种柔软的薄壁组织,一般直径很小,有时受外界的影响而偏心。
各种树髓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一样,有助于木材的识别。
髓心的颜色多数为褐色,但也有红色的,如血桐;赤色的如细香桂等。
髓心大小因树种而异,针叶树材的髓心差不多,直径约为3~5mm,阔叶树材相差很大,有的可以达到10mm。
第15页,本讲稿共28页
幼龄材
树木在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幼龄-成熟-老龄各个阶段,最后形成木材。幼龄材是次生人工林快速生长树株中严重影响木材品质的部分。研究幼龄材,可进一步提高对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关于幼龄材,有两种错误的认识:
(1)把幼龄材只看成是小树的木材。误认为,在成熟树干中就谈不上存在幼龄材。
(2)把树株生长最初年份形成的木材看作是幼龄材,误认为幼龄材为高度一定的圆锥形,只限于成熟树干下方中心部位。
由于这些错误认识,就低估了幼龄材对木材品质的影响;也可以说,对这种影响没有足够认识。
第16页,本讲稿共28页
幼龄材形成的机理
木材在生成中的差别
成熟树干靠近树梢区域的生长较其它部分旺盛;而一株幼树,它的全体均生长旺盛。可以把这种生长旺盛比喻为幼童状态。它为了正常发育需要有营养物质平衡,在达不到这种平衡时,发育就受到威胁、压抑。这种状况下生成的木材也就与成熟材不同,常被视为品质较差者。
树干的中心是髓,它的周围环绕着一薄层初生木质部,这两部分都是树茎在这一高度时的第一年中形成,它们的组织均与以后形成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不同。还要认识的一个要点是,在树茎长到任何一个高度上的前5~25年间产生的次生木质部这段幼龄期后的次生木质部有不同,前者即为这一高度上的幼龄材。这就从理论上说明了幼龄材在树干内不为圆锥形而近于圆柱状;它不限存在于树干基部,而是自基部延伸至树梢。
第17页
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形成过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