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页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什么作单位?1米有多长?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留意什么?
四、拓展延长
(大屏幕出示练习题目)
。
五、反思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六、课后设疑
这节课相识了长度单位米,学会了测量规则物体的长度,那么不规则物体的长度怎样测量呢?下去以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测量树干一圈的长度和小组成员的腰围。大家思索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测量树干一圈的长度和小组成员的腰围?下次上课请同学来汇报。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验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育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实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育学生对数学的新奇心,增加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目标解析:
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视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视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
驾驭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打算:
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样吗?
2.老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沟通。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觉?
2.探讨: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探讨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当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实践中相识厘米
(一)相识尺子。
平常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运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细致视察,你能在直尺上发觉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1.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匀称。
2.数字。
2022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