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千古一臣郭子仪的处世智慧人物镜鉴
称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位。但是,从另一角度讲,国家越是
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衰弱,皇帝实际控制力越差,对臣下
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的依赖就越强、期望就越高;同时,
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旧唐书· 依托越深,疑忌也越深,股肱之臣也
列传第七十》),自秦汉以来无人能越容易被视为肘腋之患,那么对于
与之比,可谓千古一臣。郭子仪何臣下的信任就越有限。这是时势使
以能创造这种奇迹?忠诚、奋勇、恩然,不是以人的意志和良好愿望为
信、功勋等不过是表象,凝结其中的转移的。
乃是他过人的处世智慧,在于较好在专制体制下,忠诚不仅是任
地处理了与皇帝、权臣(奸臣)、袍泽职的最严酷的法律规制、最庄严的
和盟友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政治承诺、最崇高的道义追求,而且
●聂世军个方面。是最大的生存智慧。郭子仪无论功
一是以忠诚换取立功的机会, 劳多大、地位多么显要,乃至受到朝
以无争换得皇帝的无忌。安史之乱廷多么不公的待遇,他的忠诚一直
时,唐玄宗仓皇逃奔成都,太子李亨都没有动摇。这是他比其他功臣道
避驻平凉,在灵武另立朝廷。这里义上更高尚、智谋上更高超之处。
正是郭子仪的地盘,一个月后,郭子郭子仪处理与皇帝关系的策略概而
5
仪与李光弼奉诏率全军万步骑兵言之,就是以义来体现忠,不与皇帝
赴灵武护驾。当时朝廷初立,兵众形成任何的对抗,不让皇帝对自己
寡弱,对于平叛复国,君臣兵民无不存有任何的不放心。如,“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是孙子兵法上的名
言,历代都被统兵者视为圭臬和临
敌制胜的法宝。但是,郭子仪反其
道而行之,从不抗旨。这不是郭子
仪的愚忠,而恰是他的大智慧。因
为他深知,君心难测、佞臣满朝,一
旦自己对上意有所违拗,将谗言立
兴,自己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因此,
他“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
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
行”(《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唐王
室虽然对郭子仪赏赐巨多、封以显
爵、授以高官,但疑忌之心一直未尝
解除。一旦紧迫的军情稍有缓解,
就会毫不犹豫地削除他的兵权,肃
宗、代宗莫不如此。
唐代宗一即位,就听信宦官程
元振的谗言,罢免了郭子仪兵马副
697 781
郭子仪( —),陕西华县感到希望渺茫。等到郭子仪全军而元帅的职务,让他给肃宗监修陵
人,武举出身,历仕唐玄宗、唐肃宗、至,军声遂振,朝野上下才感到复兴墓。可以说,郭子仪表面上非常受
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在平定安史之有望。郭子仪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宠,实则常常蒙冤。对于自己所受
乱、解除吐蕃与回纥侵袭关中和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灵武州大冤屈,他没有愤懑言行,而是将唐肃
1000
都长安的危机中居功至伟,“再造王都督府长史、朔方军节度使,肩负着宗慰勉、奖赏他的余首手诏敕
20
室,勋高一代”,出将入相,寿享八十平叛复国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柱石书装订成卷,呈奉给代宗,巧妙
有五,八子七婿皆朝廷重官,因其一之臣和皇帝的股肱之臣,由此奠定而和婉地辩明自己的忠诚无私。唐
20
身而系国家安危者达年。史臣了他在朝廷和军队中举足轻重的地代宗大为惭愧,
论千古一臣郭子仪的处世智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