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页,本讲稿共18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2页,本讲稿共18页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产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页,本讲稿共18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2页,本讲稿共18页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产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体内能量储存的主要形式:ATP
:主要的供能物质
:主要贮存形式
:特殊情况下供能
第3页,本讲稿共18页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直接测定法
(二)间接测定法
1g食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分为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
某种食物分解氧化时消耗1升的氧释放的热量。
一定时间机体的CO2产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熵。
正常:-
混合食物:
第4页,本讲稿共18页
(1)闭合式测定法
(2)开放式测定法
第5页,本讲稿共18页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
第6页,本讲稿共18页
20~30 ℃ →代谢最稳定
< 20 ℃ 能量代谢率
> 30 ℃ 能量代谢率
精神紧张能量代谢率
进食之后由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第7页,本讲稿共18页
四、基础代谢
1、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2、基础代谢率
(1)基础代谢率
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
(2)正常值:有性别、年龄差异
BMR:±10~15% 正常
(3)意义:临床诊断依据之一: > ± 20%为病理状态
发热时,T 每升高1 ℃ BMR升高13%
第8页,本讲稿共18页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值
人体温度 体表温度
体核温度
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第9页,本讲稿共18页
第10页,本讲稿共18页
(二)体温正常值及生理波动
直肠温度 ~℃
口腔温度 ~℃
腋下温度 ~℃
第11页,本讲稿共18页
昼夜波动
性别
年龄
肌肉活动
此外,进食、环境温度以及麻醉药物等均能影响体温。
第12页,本讲稿共18页
二、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
安静── 脑、内脏(肝)
运动── 肌肉
寒冷环境产热形式:寒战产热
非寒战产热(代谢产热)
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肌紧张加强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甲状腺)
第13页,本讲稿共18页
(二)散热: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
散热方式
:不感蒸发、发汗
第14页,本讲稿共18页
三、 体温调节
(一)行为性体温调节
(二)自主性体温调节
(1)外周温度感受器:以冷感受器为多
(2)中枢温度感受器:
分布于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
第15页,本讲稿共18页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是体温调节的关键部位。
第16页,本讲稿共18页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水平是由PO/AH中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之间,相互制约而又协调活动形
能量代谢与体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