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酶值测定
第1页,本讲稿共17页
1926年,美国生化学家Sumner从刀豆中得到脲酶结晶,并证明了脲酶的本质是蛋白质。194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第2页,本讲稿共17页
酶
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脲酶值测定
第1页,本讲稿共17页
1926年,美国生化学家Sumner从刀豆中得到脲酶结晶,并证明了脲酶的本质是蛋白质。194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第2页,本讲稿共17页
酶
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
第3页,本讲稿共17页
酶的特征常数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酶促反应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结构、底物和反应环境(如温度、pH、离子强度)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第4页,本讲稿共17页
实 验 目 的
阐述酶促反应中特征常数的特点和意义;
说出利用比色法进行Km值测定的整个操作步骤;
思考Km值的测定对临床工作中的意义。
第5页,本讲稿共17页
一 、原理
O C
NH2
NH2
+
2H2O
脲 酶
(NH4)2CO3
+ 6NaI + 8KI + Na2CO3 + 6H2O
(NH4)2CO3 + 8H2O + 4(KI)2HgI2
2O
Hg
Hg
NH2I
碘化双汞铵(橙黄色)
第6页,本讲稿共17页
米—曼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V=
Vmax [S]
Km + [S]
米-曼氏方程解释:
当[S]Km时,v= Vmax [S] /Km, 即v正比于[S]
当[S]Km时,v≈ Vmax, 即[S]而v不变
第7页,本讲稿共17页
Km值:当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
Km值最小的底物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也就是天然底物。
Km + [S]
Vmax [S]
V
2
Vmax
=
Km=[S]
=
第8页,本讲稿共17页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v
Vm
Vm
2
0 [S]
[S]与v关系:
当[S]很低时,[S]与v成比例-- 一级反应
当[S]较高时,[S]与v不成比例
当[S]很高时,[S],v不变--零级反应
第9页,本讲稿共17页
Km值与 Vmax值测定
双倒数作图法又称林-贝氏作图法(1934)
1 = Km 1 + 1
V Vmax [S] Vmax
1/V
-1/Km 0 1/[S]
斜率= Km/ Vmax
1/Vmax
第10页,本讲稿共17页
酶促反应的原料
底物(脲液)
酶(脲酶液)
酶促反应所需的缓冲液(PBS,蒸馏水等)
酶促反应发生的环境(碱性条件,加入NaOH;温度,37℃)
第11页,本讲稿共17页
操作中每种试剂务必摇匀
煮沸脲液时注意试管口不能对人,变性脲酶液要煮沸变性彻底
试管一定要清洗干净,防止其他残留液体对实验的影响
各组试管加样注意一致性,防止人为加样造成的误差。重复测值,取平均数值
注意事项
第12页,本讲稿共17页
实验操作
管号
1
2
3
4
对照
脲液加入体积(mL)
1/15PB(mL)
脲酶液(mL)
--
煮沸脲酶液(mL)
-
-
-
-
摇匀 ,37度水浴15min
第13页,本讲稿共17页
100g/L ZnSO4
蒸馏水
3
3
3
3
3
NaOH
滤液/mL
1
1
1
1
1
蒸馏水/mL
2
2
2
2
2
显色液/mL
充分摇匀,静置5min,过滤,分别在滤液中加入以下试剂
第14页,本讲稿共17页
迅速摇匀,用721型分光光度计,420nm,以对照调
脲酶值测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