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生育随写
写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发布前
deluckes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在四月底发布,那时应当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新数据,在
此前,能够有效利用的详细数据主要是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有分年龄人口结构,还有当年的人口死亡数据(分年龄死亡
率)。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反推在 2000 年以前的部分人口结构,这种方式得到的数据
比较粗糙,但仍是实用的,至少用它可以看到一些发展趋势。
利用 2000 年普查数据,列出一个 Excel 表格,并从获得的表格可以得到下页的图
表。我是这样做这份 Excel 表格:首先将统计局统计的分年龄死亡率数据和人口数据分
别列入 Excel 表格中的前两列,其中剔除掉年龄组数据。再在第一列前插入一列标明当
年人口的年龄,上边也插入一行与此年龄对照,再插入一行表示向前推一年后得到的
分年龄数据。这里设定死亡率模型不发生变化(这应当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而且
时间相差越长,误差越大),按右列一行值等于左列下一行值乘(1+同一行死亡率
/1000)。以此方法得到的表格是反向推算的对应年度人口分布情况,它得不到较高年
龄段的数据,是因为每向前推算一年,就会失去一个高年龄段的数据。
在得到的数据表格基础上,做一个图表。它分别以 19、20、21、22、23、24、
25 和 15-39 岁育龄妇女总和为基准推算当年的总和生育率。这里的数据没有考虑男女
性别比例,特别是对应基准年龄的男女性别比例。
再做一个当年反算得出的对应新生儿数量,以百万为单位同图表列出,与对应年
度总和生育率对照。这样得到一个趋势线,它可以解说一些问题:
1、解放后的 50 年代初期总和生育率稳定在 4-5 之间,每年的新生儿数量在 15-
20(百万)间并呈上升趋势。到 50 年代末,即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总和生育率
与新生儿数量突然下降。在 63 年左右,总和生育率突然上升到 5 以上,新生儿数量也
突然上升到 25 百万以上。这一时期的突然变化,我的理解是在严重自然灾害时生育率
会严重下降,并在灾后会有一个补偿生育高峰。灾害时生育率下降应当同时存在着婴
儿死亡率的增加。
2、在 60 年代中期的生育高峰后,从 60 年代末期到 70 年代末期的 10 多年时间
里,总和生育率和每年新生儿数量双双下降。总和生育率下降到 2- 间新生儿数量下
降到 19 百万。
3、在 70 年代末期到 80 年代中期,总和出现了一个突然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这个
过程与“三年灾害“时期刚好相反,但个人认为这里的原因应当在更详实的数据下仔
细分析才行。
4、在过了这一段突然变化的时期后,在 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总和生育率重
新稳定,按不同口径,结果在 2- 之间。
5、从生育高峰看,它的周期在 19-20 年间,可以判断主要生育妇女在这个年龄段
生育。
6、接近 2000 年的几年新生儿数量严重下降,这个数据与 2009 年度教育部统计
的在校生情况误差极大,按教育部在校儿童数据(分年级)那几年新生儿数量应当在
16-17 百万间。这里应当要仔细调查出现数据异常的原因、动力及技术缺陷,并在今后
的工作中改善。
人口与生育随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