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1、十二指肠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好发于球部。
2、 发生原理:胃、十二指肠局部,黏膜损害因素与黏膜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
3、 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当然临床上也有少数患者可无症状,称为身虚弱、烦躁不安、头晕目眩、呼
吸困难、语言不清、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口周感觉异常、肢体软瘫或麻木、腱
反射消失。
可有血压下降,血尿,少尿、心律失常,肺水肿和休克,最后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
2、 毒蛇咬伤后应立即伤口近端环形缚扎伤肢,延缓毒素吸收扩散。
3、 毒蛇咬伤后的现场救援:患者切勿惊慌奔跑,以免加速蛇毒的吸收和扩散。立即在伤
口的近心端10cm用止血带或布带等环形结扎,松紧以阻止静脉和淋巴回流为度,之后伤口
排毒及转运患者。
血液毒蛇咬伤者禁忌切开,防止出血不止,转运途中注意病情变化,伤肢不宜太高。
4、 毒蛇咬伤急诊护理,处理伤口时,患肢下垂用尖刀在伤口周围多处切开,用拔火罐、
吸乳器等方法抽吸残余蛇毒。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5000高镒酸钾溶液冲洗伤口,然后用
高渗盐水或1:5000高车孟酸钾溶液湿敷。
局部降温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
5、 毒蛇咬伤解毒措施,静脉输液,促进蛇毒从尿中排出,输液时要注意心肺功能。应
用单价或多价抗蛇毒血清,用前需做过敏试验,结果阳性应用脱敏注射法。
6、 胰蛋白酶有直接分解蛇毒作用,%普鲁卡因20ml,加地塞米松
5mg环形封闭,有止痛、抗感染、消肿和减轻过敏的作用。
7、 狂犬病病毒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以内,潜伏期长短与年龄(儿童较短)、
伤口部位(头部面咬伤的发病率较早)、伤口深浅(伤口深者潜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数量及
毒力有关。
8、 狂犬病前驱期或侵袭期:在兴奋状态出现之前,大多数患者有低热、食物缺乏、恶
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
感,并喉咙紧缩感。
9、 狂犬病前驱期或侵袭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附近感觉异常,有痒、痛
及蚁走感。
10、 恐水是狂犬病特殊的症状,典型者见水、饮水、听流水声甚至进食提及饮水时,均
可引起严重的咽喉肌痉挛。
11、 狂犬病麻痹期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瘫痪为多见。
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
缺少表情等,本期持续6~18小时。
12、 哑狂犬病病程长达10日,最终因呼吸机麻痹与延髓性麻痹而死亡。吸血蝙蝠啮所
致的狂犬病常属此型。
13、 狂犬病有恐水现象者应禁食禁饮,尽量减少各种刺激。痉挛发作时可给苯妥英、地
西泮等。脑水肿可给予甘露醇及吠塞米(速尿)等脱水剂,无效时可给侧脑室引流。
14、 狂犬病早期患肢应下垂。立即、就地、彻底冲洗伤口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
第十七章腹部损伤患者护理
1、 单纯性腹壁损伤者通畅不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膜炎和休克的表现。
2、 实质性脏器破裂和血管损伤: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和大血管破裂时,主要表现
为腹腔内出血。
3、 空腔脏器破裂临床表现:临床上以腹膜炎的表现为主。
4、 血尿时泌尿器官损伤的重要标志。胰腺损伤时多有血和尿淀粉酶值升高。
5、 腹部损伤患者的急救:应先抢救威胁生命的伤情,如呼吸、心跳骤停、窒息、开放
性气胸、明显的外出血等应迅速予以处理。维持呼吸道通畅,应积极预防休克如保暖、保持
患者安静,止痛(未明确诊断前,禁用吗啡等止痛剂)和补充液体,以尽快恢复血容量。
伤员应禁食、胃肠减压,及早应用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当发现腹部有伤口时,应立
即予以包扎,对有内脏脱出者。一般不可回纳腹腔以免污染,可用消毒或清洁碗盖住脱出的
内脏,防止受压,外面在加以包扎。
6、 对疑有腹腔内脏损伤患者观察期间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探查。
⑴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者。
⑵肠鸣音逐渐减弱、消失或出现腹胀明显者;
⑶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出现口渴、烦躁、脉率增快或低温及白细胞计数上升者;
⑷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者;
⑸血压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甚至下降者;
⑹胃肠道出血者。
⑺经积极抗休克治疗情况不见好转反而继续恶化者。
7、 盆腔脓肿是最为常见的腹腔脓肿,主要表现为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
第十八章破伤风患者的护理
1、 破伤风潜伏期评均为7〜8天,最短24小时,最长可达数月。
2、 破伤风的前驱症状: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失眠、多汗、咀嚼无力、烦躁不安、
打哈欠等。以张口不便为特点。常持续12〜24小时。
3、 破伤风起始表现为咀嚼不便、张口困难。
4、 破伤风时
外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