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物理概念、规律和课本上的知识是“一级物理知识”,此外,有一些在做题时常常用到的物理关系或者做题的经历,叫做“二级结论"。这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根本规律和根本公式导出的推论,或者解决某类习题的经历,这些知识在滑行间隔 ;假设t小于t0时 (精品文档请下载)
8.追赶、相遇问题
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 v匀=v匀减
v0=0的匀加速追匀速:v匀=v匀加 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smax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位移相等,时间相等。
A和B相距 △s,A追上B:sA=sB+△s,相向运动相遇时:sA=sB+△s。
9.物体刚好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和小车速度相等。
10.绳(杆)连接:沿绳方向分速度相等--将两个物体的实际速度沿绳、垂直绳方向分解.
11.小船过河:
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最短 s=d d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
d
v船
v合
v水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整体法——求系统外力)
2.沿粗糙程度面滑行的物体: a=μg
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
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μcosα)
垂直于斜面
竖直
3.沿如图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沿角平分线滑下最快
当α=45°时所用时间最短
小球下落时间相等
小球下落时间相等
α增大, 时间变短
α
F
α
F
4.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假设力是作用于上,那么和的互相作用力为
α
F
1
m
和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α
F
m
1
α
a
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anα
a
a
a
a
a
a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相对静止 光滑,弹力为零
(精品文档请下载)
F
a
a
F
7.如图示物理模型,,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精品文档请下载)
g
最高点别离 在力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在力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B
F
8.以下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B
F
9.超重:a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1.向心力公式:
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方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最低点最小速度,
要通过顶点,。
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拉力差6mg.
(2)绳端系小球,从程度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
(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
(v临 = )
v > v临,杆对小球为拉力
v = v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 〈 v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
4.地面重力加速,g和高度的关系:
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根本形式:“引力=向心力”,只选向心力公式。
6.人造卫星:
速度 ,周期 ,加速度
高度大那么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同一轨道上各卫星速度、周期、加速度一样。
对于一样质量的卫星,高度越大动能越小、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越大.
速率和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和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v2
v1
v3
v4
由卫星的运动学参量永远求不出恒星的质量和所受的引力。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
7.卫星变轨:
8.恒星质量可用绕它做圆运动的行星或者卫星求出:
恒星密度可用贴地卫星的周期求出
9.由贴地飞行的行星能求出恒星的密度
10.卫星因受阻力
高考物理总复习: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