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 共 13 页
第六笔,“莫是花光”三句,写“贞固影”。花光即僧仲仁,宋代蘅州花光山长老,与苏轼、黄庭坚同时 ,黄曾诗言“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苦恼”,可见其画笔之神。“莫是花光”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出确定的语气。这娟娟的梅影,莫非是花光和尚笔下所描取的一痕春色吗?“丽谯”指城门上的城楼。“不怕丽谯吹彻”,写出梅超俗脱凡,贞而不堕,孤洁长存,即使城楼号角吹响也无所畏惧。梅的傲风霜笑雪雨,其铁骨清香,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词人在此的含意,熟识张炎的读者都会不言自明。
第七笔 ,“还惊海上 ”三句是“写玲珑影”。“燃犀”出自《晋书·温峤传》,用晋温峤在采石机燃犀牛角照水底灵怪的故事。依者极具渲染地描写海底的珊瑚,言其玲珑晶莹,栩栩如生。其好用意在以尽珊瑚之美,目的在于表现梅影形象之美。
全词以那么多的篇幅,七笔连环,描写梅影。把“影”写活,呼之欲出。然而词的末句,笔锋一转,原来是酒醒天空,空对一庭香雪,使读者从那迷离神往的境界出脱醒悟 :原来一切美妙的境界,却因为“酒”在做怪,醉眼看世界,似梦似幻还似真!“酒醒”还有一个典故:隋时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装素服出迎,与语,芳香袭人。因与扣酒家共饮。雄醉寝,及至酒醒,始知身在梅花树下,美人已去,雄惆怅不已,才知是遇上了梅花神。(见《龙城录》全词用典颇多,而此故事最是贴切。倩女离魂不就是这样的梅花神吗?怎样才能写好“梅影”,这首词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含梅意象的经典闻名古诗词2
花犯 苔梅
[宋] 王沂孙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舞,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作品赏析
【注释】:
薛砺在争论王沂孙的咏物词时讲:“能将人物和事感情融成一片,一意连贯下去,毫无痕缝可寻。”其言切切 。碧山此词,托物寄意,运意高远,吐韵清和。以此词观碧山艺术之修养,在咏物方面,已有臻化境。“古婵娟,花鬟素靥,盈盈瞰流水”,以“古”字起笔描绘苔梅的苍古清奇之美。“古”字 ,以树龄之老,暗寓历尽沧桑、阅世甚深之意 。“婵娟”,形态美妙。“ 苍鬟”,形容苔丝如发鬟般飘垂。《梅谱》云:“苔梅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飘飘,殊为可玩。”“靥者,及指妇女面容,以此喻梅花 。“素”字,极写梅花的冰姿雪容。“盈盈”二字,风姿仪态之美。“瞰流水”,流水倒映梅姿,梅姿风态万千。梅奇水清,相映成趣。“断魂十里”承结前意,然后又一笔撇去,以“叹”字领起,写出“叹绀缕飘舞,难系离思。”打入离思羁情 ,“绀缕 ”,深青色的丝缕,此以指梅树上的苔丝 。词人飘泊在外,原来离思正苦,眼下见苔丝飘失零落,更勾起满腹心思,纵使绀缕飘舞,亦难系住。“叹”字着力极深,道出悲怀之苦、离思之深。再叹一声,则“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所谓“故山”,指家乡家山。“岁晚”,指暮年。“谁堪奇”,则谓无人可以寄语。“ 琅玕”指青竹。“独在异乡为异客”,思乡之情,对于每一个羁旅之人,也是不行缺少的一道精神大菜。况人在暮年,孤寂无聊,心境自然极度悲伤家国丧乱之痛更使词人心绪纷乱,思前想后,往事历历如昨。想当年身披绿蓑,驾起孤舟,在寒浪里冲雪横渡,寻梅探胜。其情其景,悠哉乎。可往事不再,又有:“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谩记”是笔下着力之处,极言其不堪回首、想也无益的悲怆心情,感情色调异样剧烈、愁惨。
“三花两蕊破蒙茸”再点梅景。“三花两蕊”,言明数量稀有。“蒙茸 ”,谓梅花貌蓬松。“三花两蕊”即梅干上破苔丝而出的小梅。“破”字生动地写出小梅钻破苔丝而吐出花蕾的动态 。“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小梅吐蕾较迟,似有别样情怀。“依依”,乃隐隐之意。“恨”字含意,着落在“明珠轻委”四字。小梅之恨在于游者
含梅意象的经典著名古诗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