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1切线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探索切线的判定定理;
2、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的条件与结论;
2、 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进行简单过圆上一点; _Ll_i
(2) 垂直于半径。 匕
一(3)是圆的切线(知二推一)
符号表达:
... 0A是半径,1 ± 0A,垂足为A
... 1是③0的切线。
学生归纳的语言不 是很精准,及时修 正。
帮助学生分析定理 得关键信息:半径 外端、垂直两个条 件缺一不可。
引导学生写出定理 的数学符号语言
培养学生的归纳及语 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准确掌握定理 的内涵及外延;
使学生树立几何学习 应当关注: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四)新知辨识:
5、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 过半径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 与半径垂直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 过半径的端点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 过直径一端且垂直于这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给学生2-3分钟时 间独立完成,再请 学生口答,引导学 生从定理的文字语 言入手,同时启发 学生举出图形反 例,请学生上黑板 画草图。
巩固概念,
利用学生说理由,巩固 对定理两个条件的认 识。
利用举反例环节,使学 生掌握概念的本质,特 别是树立切线的判定 定理的基本图形。 为下一环节的简单证 明作铺垫。
C4)题帮助学生扩展
反例:
对定理的理解。
(五)知识应用:
例一、如图,已知:直线AB经过③0上的点C,并且
OA=OB, CA=CBo求证:直线AB是。。的切线。
二
A C B
注意:(1)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时条件一不需要证明;
归纳:
当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
随堂练习:
如图,AB 是。0 的直径,ZABT=45° , AT=AB,求证:AT 是。。的切线.
A
图1
课外作业:
2、 如图,Z\ABC中,以AB为直径的。0交边BC于P, BP=PC, PE±AC于E。求证:PE是。0的切线。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 视学生情况请一位同 学版演,
题问学生:为什么这 样做辅助线?
一个中等生版演完成 其他学生下边完成
稍后集体纠正
学生先独立思考, 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 以在组内寻求帮助。 教师同时巡视,个别 辅导,发现问题。
规范学生的定理的使 用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培 养学生添加辅助线的 能力。
巩固知识的应用能力
不同的辅助线的添加
B > C
(六)阶段性小结:
问题:1、以上三个题有什么相同之处?(从已知或
解法考虑)
2、 关于圆的切线的证明你发现了什么方法?可以小 声的与同学交流。
3、 结论:
(1)如果已知直线经过圆上一点,则连结这点和圆
心,得到辅助半径,再证所作半径与这直线垂直。简记 为:连半径,证垂直。
利用判定定理时,要注意直线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缺一不可:
直线经过半径的外端;
直线与这半径垂直。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鼓励学生总结
阶段性小结不仅仅是 总结知识,更是数学方 法的小结,是高层次的 自我认识过程,帮助学 生自行建构知识
2421切线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