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
( )。
,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与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根底的教育家是( )。
,这是因为( 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第 5 页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根底;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别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与知识的记载与整理到达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历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与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立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那么与行为标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立,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与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开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第二卷〕
一、选择题
第 6 页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开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开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表达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构造〔 〕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第 7 页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表达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根本规律中〔 〕
A.间接经历与直接经历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以下哪一种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 B.典范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稳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第 8 页
12.学生的“向师性〞与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方案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构造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开展理论以与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那么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与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第 9 页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保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