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学术研讨会纪要.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7 页









为了便利漕运,明朝廷还在淮安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漕船制造厂,由工部分司管理,
仅1490至1544年的55年中,在清江成造的漕船就达30558艘,占运输河漕船的绝大多数。同时,在清江浦建有规模宏大的漕粮转搬仓—————淮安常盈仓,该仓有800间仓房,可容纳150万石漕粮,由户部分司专管。同时,刑部也派有专官驻淮,称漕运理刑刑部,详细负责漕运中的刑事案件问理工作。
明代黄河全流夺泗、夺淮以后,淮安作为黄、淮、运输河交汇处,成为治理黄、淮、运输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治黄、治淮、治运,根子在治黄,重点则在于保证漕运畅通。“治河、导淮、济运三策,毕萃于淮安清口一隅。”故明代总河一职,多次由总漕兼任。清代漕、河管理机构分设,河道总督初设山东济宁,康熙十六年,始迁于淮安清江浦,便于就近指挥。雍正年间,将河道总督职掌一分为三,涉江苏、安徽之境的,受辖于南河总督;涉山东、河南之境的,受辖于东河总督;涉直隶之境的,受辖于北河总督。其中又以设于淮安的南河总督最关紧要。










与会专家一样认为,明清时期的淮安,是大运输河沿线最重要的运输、治水的指挥中心,其“运输河之都”的历史地位名实相符,是他地无可取代、无可相比的。
二、对“运输河之都”淮安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全面系统的相识
与会专家通过多视角、多侧面的深化研讨,认为,明清时期淮安作为“运输河之都”,发挥了“五大中心”的重要作用。即大运输河沿线的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粮食储备中心;淮北食盐集散中心。可以说,淮安一带的黄河安,则大运输河安;淮安一带的运输河通,则漕道通;淮安的支运、兑运顺,则漕运顺;淮安仓的漕粮足,则京城粮足;驻淮安的漕运总督尽职尽责,则国用无虞。在大运输河漕运历史上,淮安厥功伟矣!在北京维持作为明、清大一统封建王朝国都的历史上,淮安的贡献大矣!
三、对“运输河之都”淮安兴衰的缘由高度认同
与会专家广泛认为,“运输河之都”淮安,因运输河兴而兴,也因运输河衰而衰。既得水之利,也受水之害。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的驻节,使淮安城市“俨如省会”。盐商巨贾的云集,更为淮安城市的繁华注入了活力,使淮安城市发展达于鼎盛,从末口到清口,有十多个城镇,“夹岸数十里,街市栉比”,使这里的人口聚集度特别高,淮安“三城内外,烟火数十万家”,人口规模居于全国名邑大都的前列。










与会专家指出,在当年运输河经济兴盛时期,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列为运输河沿线“四大都市”。有“南有苏杭、北有淮扬”之说。同时,虽然当时淮安城市旺盛,但由于常受洪水受害,农业经济条件恶劣,与城市的旺盛形成了显明的对比。清末,随着漕运改海,津浦铁路开通,运输河的作用下降,加之水灾兵燹,淮安城市也渐渐衰落。
鉴于以上相识,与会专家对如何爱护“运输河之都”淮安的历史文化遗产及振兴淮安、再现从前辉煌,提出了很多中肯的看法和建议,主要有:
一、进一步加大爱护“运输河之都”淮安历史文化遗存的力度
会议认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运输河之都”历史文化遗存弥足宝贵,挖掘整理、爱护利用、主动参加“申遗”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事业。与会专家就此提出:




2022“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学术研讨会纪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22-02-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