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黑皮凹子煤矿
2021年度地测防治水工作计划
编 制:杨 云
审 核:谢 松
总 工:谢 松 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
、第四系。
(二)地质构造及类型
矿区位于盘县煤田水塘向斜东翼中段。水塘向斜在区域构造上,属黔西南涡轮构造盘县弧形褶断带之主干褶皱。其核部地层为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翼部最老地层为石炭系下统摆佐组。
矿区构造为水塘向斜东翼的滑脱构造。滑脱面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和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地层倾向北西,倾角25°。滑脱面以上地层为三叠系下统的永宁镇组、飞仙关组及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地层,总体呈单斜,走向南东、倾角30°~78°。
矿区内及外围共发现断层12条。其中10条地表有出露,为北东向斜向或走向正、逆断层;另2条为钻孔所见隐伏小断层。断层落差大于50米的4条,编号为F1、F2、F4、F7;落差30—50米的2条,编号为F3、F8。落差小于30米的4条,编号为F9、F10、F11、F12。本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复杂”。
二、煤层及煤质
矿区可采煤层5层,编号为3、5、12、19、20,煤层倾角为15°,煤层稳定类型为较稳定型。
各煤层均为黑色,沥青光泽,树脂光泽和玻璃光泽,线理状、条带状结构,阶梯状、参差状断口。
宏观煤岩特征:以条带状半暗型为主,少有暗淡型和似均一状煤。煤岩成分主要由暗煤和镜煤组成,含有丝炭透镜体。
微观煤岩特征:各煤层均属亮暗煤类,矿化丝质亮暗型煤。
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丝质组次之,稳定组和半镜质组较少;无机组分以氧化物类为主,粘土类次之,碳酸盐类较少,硫化物类微量。
各煤层的煤化阶段均属中变质烟煤,变质阶段为烟煤Ⅳ,~。
第四节水文地质特征
一、区域水文地质
1、该矿所在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处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上游的黄泥河支流。区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和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
2、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
(1)碳酸盐岩包括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一段灰岩,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大泉、岩溶泉群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
(2)碎屑岩分布面积相对较小,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二段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砂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
二、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层岩组
矿区内出露有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据含水岩层的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水动力条件,将矿区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及碳酸盐岩岩溶水3个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仅见于第四系松散岩层中,在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中则主要为碎屑岩类裂隙水,在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则为岩溶水。
1、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 ~隔水层:该组地层由于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强,岩石裂隙不发育,不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富水性微弱,对茅口组灰岩岩溶水起阻隔作用,因此该组为一隔水层。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含水层:由于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较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为一弱含水层。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弱含水层:岩石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局部含浅层风化裂隙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可视为一弱含水层。
4、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强含水层:该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为碳酸盐岩,厚度较大,矿区内出露面积极少。该层岩溶发育,大气降水沿岩溶洼地、槽谷等地带迅速汇集,接受大气并通过落水洞等通道转入地下补给地下水,泉点多为管状形,地下水丰富且流量较稳定,该组为强含水层。
5、第四系(Q)~弱含水层:仅残留于山谷、溪沟、洼地及山间斜坡一带。为碎屑岩的残积、
2017年度地测防治水工作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