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
...wd...
...wd...
:
(1)看蒸馏烧瓶中正溴丁烷层(即油层)是否完全消失,假设完全消失,说明蒸馏已达终点。
(2)看冷凝管的管壁是否透明,假设透明那么说明蒸馏已达终点。
(3)用盛有清水的试管检查馏出液,看是否有油珠下沉,假设没有,说明蒸馏已达终点。
,一定先将油层与水层彻底分开,否那么浓硫酸会被稀释而降低洗涤效果。
【本实验的成败关键】
反响终点和粗蒸馏终点的判断。
【本实验的问题】
1、什么时候用气体吸收装置?如何选择吸收剂?
答:反响中生成的有毒和刺激性气体(如卤化氢、二氧化硫)或反响时通入反响体系而没有完全转化的有毒气体(如氯气),进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此时要用气体吸收装置吸收有害气体。选择吸收剂要根据被吸收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决定。可以用物理吸收剂,如用水吸收卤化氢;也可以用化学吸收剂,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和其它酸性气体。
2、在正溴丁烷的合成实验中,蒸馏出的馏出液中正溴丁烷通常应在下层,但有时可能出现在上层,为什么?假设遇此现象如何处理?
...wd...
...wd...
...wd...
答:假设未反响的正丁醇较多,或因蒸镏过久而蒸出一些氢溴酸恒沸液,那么液层的相对密度发生变化,正溴丁烷就可能悬浮或变为上层。遇此现象可加清水稀释,使油层(正溴丁烷)下沉。
3、粗产品正溴丁烷经水洗后油层呈红棕色是什么原因?应如何处理?
答:油层假设呈红棕色,说明含有游离的溴。可用少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以除去游离溴。
反响方程式为:
Br 2 + NaHSO3 + H2O → 2HBr + NaHSO4
思考题
1、 本实验中硫酸的作用是什么?硫酸的用量和浓度过大或过小有什么不好?
答:作用是:反响物、催化剂。过大时,反响生成大量的HBr跑出,且易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过小时,反响不完全。
2、反响后的产物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各步洗涤目的何在?用浓硫酸洗涤时为何需用枯燥的分液漏斗?
答:可能含有杂质为:n-C4H9OH, (n-C2H5)2O,HBr,n-C4H9Br ,H2O
各步洗涤目的:①水洗除HBr、大局部n-C4H9OH②浓硫酸洗去(n-C4H9)2O,余下的n-C4H9OH③再用水洗除大局部H2SO4④用NaHCO3洗除余下的H2SO4⑤最后用水洗除NaHSO4与过量的NaHCO3等残留物。
...wd...
...wd...
...wd...
用浓硫酸洗时要用枯燥分液漏斗的目的是防止降低硫酸的浓度,影响洗涤效果。
如果1-溴丁烷中含有正丁醇,蒸馏时会形成前馏分(1-溴丁烷-℃,含正丁醇13%〕,而导致精制产率降低。
3、用分液漏斗洗涤产物时,产物时而在上层,时而在下层,你用什么简便方法加以判断?
答:从分液漏斗中倒出一点上层液或放出一点下层液于一盛水试管中,看是否有油珠出现来判断。
4、 为什么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前先要用水洗一次?
答:先用水洗,可以除去一局部硫酸,防止用碳酸氢钠洗时,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响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分液漏斗中压力过大,导致活塞蹦出,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可进一步除去硫酸。洗涤振摇过程要注意放气!
5、 用分液漏斗洗涤产物时,为什么摇动后要及时放气?应如何操作?
答:在此过程中,摇动后会产生气体,使得漏斗内的压力大大超过外界大气压。如果不经常放气,塞子就可能被顶开而出现漏液。操作如下:将漏斗倾斜向上,朝向无人处,无明火处,翻开活塞,及时放气。
补充:
1.加料时,如不按实验操作中的加料顺序,先使溴化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