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叙事”和“教育叙事研究"
杭州师大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所 王瑾
A:理论板块——概念和内涵
一、教育叙事的概念
即以“叙事”的方式和形态来表现“教育教学"的内涵.
或“以叙事的方式包容“教育”内涵的这种话语形态..《庄子·达生》中的《佝偻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吾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那么失之锱铢;累三而不坠,那么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假设橛株拘;吾执臂也,假设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做事要专注,心无旁骛才能成功)——以叙为主,既叙又论
4.(唐)柳宗元《种树郭蘘驼传》(叙议结合,顺应天性,无为而治)
5.(宋)王安石的《伤仲永》(自然禀赋和后天学习关系的阐述,天才和勤奋的关系阐述)
叙事为主,缘事言理,叙议结合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知悟才能是上天赋予的。他的天赋比一般人高。他最终只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人,是因为他没受到后天的教育。但他这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因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一个凡人,那么,那些天生不聪明,本来就普通的人,然而又不承受后天的教育,哪怕想成为一个普通的人,都不可以吧。
6.(明)宋濂(浙江金华浦江人1310—1381)的《送东阳马生序》
(真实叙事)
宋濂送同乡马君那么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以叙为主,议为辅,内容有两个:
一、我怎么爱读书 二、我怎么不怕困难去求师
7、(清)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真实叙事)-—叙议结合
作者夹叙夹议将董允修向我借书,我向张姓人家借书的不同遭遇,
加以比照
提出--
① 书非借不读
② 借来的书才看得专注
③ 要珍惜少年光阴
8.(清)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蜀鄙有富贫二僧,立志不同,结果各异,立志的重要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的和容易的(区别)吗?(假设)肯做,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假设)不做,那么容易的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假设)肯学,那么难的也(变得)容易了;(假设)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昏昧,不及别人(聪明);我才能平庸,(也)不及别人(有才能)。(但是我)天天不停地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懈怠,等到学习成功了,(我)也就不知道我是真的昏昧还是(真的)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越过别人几倍;我才能敏捷,越过别人几倍;(假设我)摒弃不用,那就和昏昧平庸没什么区别了。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昏昧平庸、聪明敏捷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什么条件去呢?"(穷和尚答复)说:“我(只靠)一个水瓶一只饭碗(就)足够了。”富和沿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往下游(南海)走,(直到如今)还没去成。你凭借着什么去呢?”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显出惭愧的样子.
四川西部间隔 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哪,富和尚不能到达,而穷和尚却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所以聪明和有才华,(既)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那些)仗恃自己聪明和有才华却不学庸,有(一定)的限制而又没有(一定的)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昧和平庸的局限,而努力学习毫不倦怠的人,(一定是)靠自己的努力学成的。
⑵西方:
(法)卢梭(1712—1778)《爱弥儿》
(意)亚米契斯(1846—1908)《爱的教育》(意大利一所市立学校的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恩里科写的一个学期的故事)日记体小说,共100篇文章.
(苏)马卡连柯(1888-1939)《教育诗》(1933-1935),世界教育世上占有重要地位。生动地表达了他新型的教育观点,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创造性的教育工程,马氏时任高尔基儿童劳动教养院的院长工作。
卢梭(法国)(1712—1778)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1.认为“教育来是以成人的才能和需要为标准的"“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了人的手里全都变坏了……"
2.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户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

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reqing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