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臭氧层o3.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臭氧层 O3 虽然臭氧洞出现得地方是在遥远的南极,但其实世界各地大气中的臭氧都已日渐稀薄。从皮肤癌到汽车冷媒,臭氧洞不再只是科学家的研究对象,或是报纸上的新闻事件,而是与每个人都有切身关系的环保课题! 大气臭氧量少作用大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周围。环绕着一层大气。这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约占 99% 以上。此外,还有少量的氩、二氧化碳、水汽和臭氧(O3) 等等。虽然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对整个地球气候的变化却影响很大。包围地球的大气,其特性会随高度不同而有许多变化,科学家便依照气温梯度,来划分大气的垂直结构。最接近地表的是「对流层」,其次为「平流层」、「中气层」和「热气层」。热气层是大气的最外圈,大气愈向外愈稀薄,并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由于大气是受地球重力吸引而环绕在地球四周,因此离地表越近,空气密度越高,大约 90% 的空气都聚集在离地表 30公里的范围之内;到了离地 100 公里处,大气密度已不及海平面的百万分之一,故若与地球半径约 6370 公里相比,大气的确只有薄薄一层而已。平流层的位置大约在离地 10~50 公里处,但大气中的臭氧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离地面大约 25~3 0 公里的上平流层中,称为「臭氧层」。名虽为一层,但实际上臭氧分布各地并不均匀,而且大气中臭氧的总含量非常少,尚不到 1ppm 。这极薄的一层臭氧,对于地球上的生命非常常重要,因为臭氧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将这些波长很短,而且有致命危险的辐射线,转换成热能,只有极少量能到达地表。紫外线会破坏包括 DNA 在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机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此外,紫外线对于农作物,甚至海洋生态系都会造成负面影响。然而这层重要的臭氧已经受到严重破坏,而且清形一年比一年恶化。全球臭氧普遍减少科学家大约在10年前,就已实际观测到臭气层的「破洞」。公元198 5年,英国南极观测站(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的科学法曼(Joseph C. Farman) 等人发现,从 1977~1984 年,南极郝利湾(Halley Bay) 上空,春季时的大气臭氧含量大约减少了 40% 以上。其他研究团体也迅速证实了这项发现,并指出臭氧量急遽减少的这块区域,其面积甚至大于南极大陆,高度则是介于 12~24 公里之间的平流层。这就是所谓的「臭氧洞」(ozone hole) 。臭气洞其实并不是真正有个「洞」,而只是表示臭氧含量反常稀少的区域。虽然科学已经知道 CFCs(chloroflurocaaarbons ,氟氯碳化物)是造成臭氧洞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南极地区特殊的气候型态,使科学家相信,南极臭氧洞应是平流层化学反应与大气环流变化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结果。然而,不仅是南极,北极上空平流层的臭氧,也发现有在冬季减少,形成类似臭氧洞的现象。尤有甚者,根据世界各地地面站和人造卫星的观测结果,长期以来,全球除热带地区之外的大部分区域,平流层臭氧都有稀薄化的倾向。南极和北极地区人烟稀少,臭氧洞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尚不明显,但如果臭氧减少的范围扩及全球,则包括东北亚、欧洲和北美洲等人口密集的地球,有害紫外线就会大量增加,对人类的为害亦将相应扩大。目前澳洲和加拿大等国都已采取具体因应措施,如发布警报以提醒居民不要在阳光下过度曝晒等。南极臭氧连创新低科学家在

臭氧层o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lap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16-09-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