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计算机是个什么工具?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够存储信息(程序和数据)、并能自动地、快速地、精确地处理信息的电子设备。通常人们把电子计算机也称为电脑。
是一种能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即协助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
组成:
18000个电子管, 10000多只
电容器
7000只电阻,1500多个继电
器。
重达30吨,占地179平方米
耗电:150kw/时
速度:5000次加减/秒
产生:1946年在美国产生
第一台计算机的优缺点
优点: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提高了效率。 19 世纪法国数学家契依列用了毕生的时间,计算π只算到小数点707位,用ENIAC则几秒钟就完成了。
缺点: 耗电大、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计算程序是靠接线板来设定,问题改变时,要重新接线,有的问题虽然计算几分钟,接线却几个小时。
第一代计算机
年份:1946~1957
代表元器件:电子管
运算速度:5千~4万(次/秒)
IBM650
电子器件的变化
上图:电子管
下图:晶体管
第二代计算机
年份:1958~1964
代表元器件:晶体管
运算速度:几十万~百万(次/秒)
IBM7094
电子器件的变化
下图:集成电路
通过半导体集成技术将许多逻辑电路集成在只有几平方毫米的硅片上。
1958年集成电路问世时,一个芯片上只有5个元件; 1970年一个芯片上已能制作1500个晶体管; 1971年Intel公司制成了第一批微处理4004,这一芯片集了2250个晶体管组成的电路。 1989年英特尔(Intel)公司的80486芯片上容纳了120万个晶体管, 1993年Intel公司推出的“奔腾”(Pendium)微处理机芯片集成度已达310万个晶体管,每秒可执行1亿条指令,为486芯片的5倍。目前奔腾4 每秒可以执行22亿条指令, 。
第三代计算机
年份: 1965~1971
代表元器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几十万~几百万(次/秒)
IBM360系列
晶
体
管
数
目
4004
奔腾4
720,000,000
2,300
将电脑浓缩在一颗芯片上
10微米芯片
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