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楚玉纹饰中的龙凤文化.doc浅论楚玉纹饰中的龙凤文化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以楚国玉器为翘首, 楚玉文化也成为楚文化的一朵奇葩。楚文化中, 凤作为图腾形象, 承载着深厚的象征意义, 这在楚玉中也有所体现。然而在楚国建国初期玉器形态多以龙为主, 这在楚人尊凤的审美中似乎略有偏离, 随着楚国的壮大, 博采众长, 玉器又逐渐形成龙凤结合的形式,楚玉形态的变化直接反应了楚人内心精神的变化。关键词:楚人;楚玉;凤;龙 1. 楚人审美情趣崇凤的构建楚人把凤鸟视为自己祖先祝融的化身,据《白虎通? 五行篇》载:“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在楚人眼里,凤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形象出现。对于凤的象征意义, 楚人显得独具慧心。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便自称是“不鸣则已,鸣将惊人”的凤鸟;屈原也常以凤自喻:“凤凰在?兮, 鸡鹜翔舞”; 宋玉曰:“众鸟皆有所登栖兮, 风独遑遑而无所集。”这都说明了凤的天赋异禀、卓尔不群, 因此自然受到巫风浸淫的楚人的膜拜。他们相信人死后的灵魂不灭, 可以升天或入地府,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早有“跨凤上天”的故事, 《荀子? 解惑篇》有说:“有凤有凰,乐于帝心。”看来凤便是这灵物了。本来就因为原始氏族的祖先崇拜就尊凤的楚人将凤赋予了“巫觋”的神通, 它不仅是楚人心目中的神灵, 更是巫术仪式中的一个工具和组成部分, 具有非比寻常的神巫力量。凤凰身上“五色备举”, 美丽之极。而这五色又是德、义、礼、智、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山海经? 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从这个意义上说, 凤凰的美是外美与内美的统一, 是至德、至慧、至情的统一性,是祥和、幸福、恩爱的像征。同华夏民族顶礼膜拜的狰狞恐怖的龙相比, 楚人崇拜的凤则显得雄姿英发、气度非凡。凤, 是楚人审美情感的载体, 有着瑰丽诡异的浪漫主义色彩, 进而成为体现楚人民族精神的象征。凤那种叱咤风云的浩气和异彩纷呈的风采,正是楚文化精神的绝妙体现。凤凰作为一种被神化、美化、理念化的鸟的形象, 自身从神灵崇拜到精神意象的衍进与升华; 而强烈的人的主体精神的注入, 则进一步促成了凤文化在其起源、衍变和发展历程中, 发生了一种“质”的变化。千百年来, 它与龙文化相辅相存, 历久不衰, 并行不悖, 辉映千古, 展示出了华夏子孙崛起于神州之上、奋飞于九天之外的壮美情怀和雄心壮志, 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楚人从尊凤到尊龙的创新文化综观西周前的历史文化,许多地区都不乏有凤鸟的身影。传说中,楚人的祖先祝融是一只凤鸟,而秦人的祖先大业则是“玄鸣陨卵”,其母吞之所生。大业的后代, 相传也多是鸟身人言的神灵。玉凤的出现, 虽然从出土文物上看,上可鉴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大尾玉鸟。其实早在距今 700 0 年前的河姆渡的象牙雕刻“双凤朝阳图”和骨雕“双凤负日图”上, 就有了它的身影。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大尾玉鸟是枕于墓主头部。由此可见玉鸟具有特殊高贵的社会特定属性。一些专家结合红山 C 玉龙的文化现象,认为大尾玉鸟就是凤的原型, 并且进一步推测这就是龙凤文化之肇始。 199 2 年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出土的西周晚期的龙凤纹玉柄形饰上, 凤鸟纹作侧身立姿, 与卷鼻“臣”字形龙目呈上下相背之状, 虽然龙盘曲在凤鸟的下方, 实则是一龙一凤侧身纹饰的首尾呼应结构。由此不难看出与商周时期的龙在上凤在下纹饰发生了过渡变化的
浅论楚玉纹饰中的龙凤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