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共 低白蛋白血症只能作为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指标,而不是养分指标。白蛋白是由585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66000,属于大分子物质。从养分支持的角度来说,人体对于白蛋白是不能干脆汲取利用的,必需先水解为氨基酸,然后才被机体利用重新合成为人体所须要的蛋白质。而在生理状态下白蛋白的半衰期为 5~ 9天,也就说白蛋白释放出氨基酸的速度很缓慢,所以当日输入的白蛋白还不能发挥养分作用。
另外,白蛋白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并不全面,缺少一些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如色氨酸和异亮氨酸等,且所含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也并不均衡。如此说来,白蛋白的养分价值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0年就不再举荐运用白蛋白,把它从基本药物书目中删除;而美国的白蛋白运用标准也指出:对须要养分支持的患者来说,白蛋白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养分不良是因为机体氮和热量摄取不足或利用障碍,对于养分不良的患者应供应足量、合理搭配的能量(脂肪乳剂与葡萄糖)和养分底物(平衡型氨基酸制剂)。
≠病好得快
外科术后许多患者会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同程度的降低,传统“缺啥补啥”的观点认为应赐予白蛋白补充,维持有效循环容量,降低手术组织及切口的水肿,促进愈合。其实手术及创伤后的低白蛋白血症,是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白蛋白大量从血管内转移血管外,导致了术后的低白蛋白血症,并非全是养分不良或蛋白质分解的结果。外源性的白蛋白输入并不能改善患者的养分状况,作为养分状况评价的敏感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无明显提高。循证学证据也表明,白蛋白不能改善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和削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人血白蛋白有明确适应症
美国人血白蛋白临床运用指南指出:人血白蛋白举荐用于白蛋白水平极低( 5 gL)的危重患者,若白蛋白水平在 5~20gL,应视患者状况而定。而我国规定对于血浆白蛋白25gL的患者,被视为可以运用白蛋白制剂的指征。由于此类患者体内白蛋白无法完成正常的血管内外液体交换,也无法有效地担当药物载体的作用。
此外,在某些急性大量失血(>40%血容量)的状况下,由于肝脏无法刚好合成足够的白蛋白,也可考虑应用白蛋白制剂。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说明书明确规定了其适应症有:
第
输人血白蛋白能提高免疫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