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美学散步 读后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于美的境界,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这样阐述。他说: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意的。比如你吃东西吃得很好,但科学家的分析是,你只有15厘米的满意感,即从舌尖到喉咙。美的其次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比如听听好听的音乐、看美幻的灯光。美的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要求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觉生命中一些美妙的东西。其实在我看来,美并没有什么凹凸境界之分,不同人有不同的审美体验,对美的相识也不同。尽管客观世界不会因人类的意志所变更,但是美是人的心理的反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人是凭自己的感觉去认知世界,对于美的感受自然也不同。奥利维尔和布卢布兰有这样的争辩,布卢布兰认为美是不以人的意志所变更的东西,正如悬崖上的花,并未被人发觉,但仍是美的事物。而奥利维尔认为美是来自心灵,假如在心灵上能产生共鸣,即使别人看来是丑陋的事物,在你的心中仍是美的。其实他们都没有错。布卢布兰认为美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变更;而奥利维尔认为人的意志可以让人对美的相识有所不同。










美是来自于生活的,但是美又不完全是生活。正如摄像师与画家的区分。摄像师可以完完全全真实的拍出真实的照片,但是画家的画尽管取自于生活,但并不完全一样。或许画家会说自己是客观的记录他所看到的景象,但在绘画过程中是无法避开自己心中的情感的,或多或少。一幅画作,记录的不仅仅是所绘的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因此画是“流淌”的。若拿中国的山水画作例子就更清晰了,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气韵,拿诗人作例,那就是人们所说的意境。
王尔德是这么说的:“不是艺术仿照生活,而是生活仿照艺术。”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这句话,但是至少说明白艺术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不是孤立的个体,可以想象成事一个硬币的两面。










川端康成写下了一次关于美的邂逅,也就是《花未眠》。他凌晨4点起床发觉了海棠花未眠的景象而引发了他对美的思索。他还写道,“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中的色调,其实正是真正黄昏的天空的色调,它们的色调让川端康成想起了真正的黄昏,身临其境。美的体
验其实是对自然的憧憬。川端康成来到了冬天无人的岚

2022美学散步 读后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2-02-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