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实验名称实验四 8251 可编程串行接口实验实验类型设计型姓名学号日期地点成绩教师评语: . 1. 实验目的及内容 实验目的 1、了解 8251 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与 8086 的接口逻辑; 2、掌握 8251 的初始化编程方法,学会使用 8251 实现设备之间的串行通信。 实验内容 1)设计 8251 与8086CPU 的硬件连接图,分配 8251 的基地址为 0FF00H 。825 1 的CLK 引脚需接 4MHZ 的时钟。 2)设计 8251 的硬件连接及编写程序,实现自发自收。把内存中的字符串, 依次传送出去,并接收回来,然后把接收回来的字符显示在 LED 上。使用 825 3 作分频器提供 8251 的收发时钟,并给出程序流程图。 3)计算你所设计的串行通信的波特率为多少? 本次设计实验中,我所设计的通信的波特率为 19200 ,波特率因子为 16。 4)设计 8251 的硬件连接及编写程序,实现从 PC机的串行通信测试软件向 8251 发送一批数据,8251 接收完数据之后,再将数据依次发送回去。使用 825 3 作分频器提供 8251 的收发时钟,并给出程序流程图。 2. 实验环境星研电子软件, STAR 系列实验仪一套、 PC机一台、导线若干 3. 实验方法 8251 是通用同步/异步接收发送器,可用作 CPU 和串行外设的接口电路,它的工作各种工作方式及工作进程都是用初始化及实时控制实现的,编程时,方式指令紧接在复位后由 CPU 写入,用来定义 8251A 的一般工作特性;在写入方式指令的前提下由 CPU 写入同步字符和命令指令用来指定芯片的实际操作。根据实验要求,需完成一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8253 对收发时钟的分频。 8253 的CLK 接频率发生器的 2MHZ ,初值赋给 104 , 得到收发时钟为 19200HZ 。(2) 利用 8251 实现自发自收。 8251 的方式命令字:停止位为 1,产生偶校验,字符长度为 8位,波特率因子为 16位;命令指令字:出错标志复位,允许发送, 允许接收。将 TxD 与RxD 相接实现自发自收。 4. 实验步骤 电路设计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 0 1 0 1 1 1 1 1 2 1 2 1 3 1 3 1 4 1 4 1 5 1 5 1 6 1 6 D D C C B B A A T itle N u m b e r Re v is io n Size A 0 D a te : 2 0 0 5 - 1 2 - 1 9 Sh e e t o f File : F:\I n o v a tio n \. . \ST A R. SCH D O C D r a w n By : ( 8 2 5 3 ) O U T 0 D 2 1 D 3 2 Rx D 3 G N D 4 D 4 5 D 5 6 D 6 7 D 7 8 T x C 9 W R 1 0 CS 1 1 C/D 1 2 RD 1 3 Rx RD Y 1 4 T x RD Y 1 5 SY N D E T 1 6 CT S 1 7 T x E M P T Y 1
8251可编程串行接口实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