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的病理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夏同礼
睾丸肿瘤的分类
I 生殖细胞肿瘤
II 性索间质肿瘤
III 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混合性肿瘤
IV 睾丸网肿瘤
V 造血器官肿瘤
VI 其他
精品
(8)巨囊型
形成的大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囊腔
其周边常常是微囊型的YST
卵黄囊瘤组织类型
(9)卵黄多囊型
特点是囊样结构被覆有扁平的、象良性的上皮
有时囊中部狭窄,象哑铃或数字8的形状
囊的狭窄处,上皮可呈立方或柱状,似肠上皮
囊的上皮常有AFP的表达
上皮细胞内偶见玻璃样小体
(10)肝型
由小簇状的多角形、嗜酸性细胞组成
排列成片状或小梁状,很象肝组织
细胞胞浆内含大量AFP和球形玻璃样小体
卵黄囊瘤组织类型
(11)壁型
很罕见
少数分散的肿瘤细胞分布于嗜酸性基质中
这些基质被认为是基底膜物质,也就是说细胞外有大量的基底膜的沉积
常发生于化疗后
卵黄囊瘤不同类型的发病率
微囊型、实性型、粘液型、腺样型、巨囊型、内胚窦型、肝样型和乳头型、卵黄多囊型、肉瘤样型和壁型
卵黄囊瘤组织特点
这种沉积常常不规则分布
尽管不是特有的,但有助于卵黄囊瘤的诊断
圆的、大小不一的,直径1-50微米
这些球形小体PAS染色阳性
偶尔A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如早幼红细胞,见于血管腔隙或间质组织。
-100%的卵黄囊瘤AFP阳性, EMA常常阴性
畸胎瘤(Teratoma)
儿童畸胎瘤多小于4岁,是独立的肿瘤,不转移
成人畸胎瘤常是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成人熟畸胎瘤可以发生转移
成熟畸胎瘤由多种体细胞来源的组织构成
不成熟畸胎瘤的诊断需有不成熟的成分:
神经上皮(小浓染的细胞排成管状或玫瑰花状)
胚基或胚性管状组织(卵圆形细胞排成结节)
胚基可与胚性管状组织混合,类似肾母细胞瘤
畸胎瘤有明显的恶性成分被称为畸胎瘤伴有恶性转化
畸胎瘤(Teratoma)
治疗和预后
青春期前的纯的睾丸畸胎瘤只做睾丸切除
青春期后发生的睾丸畸胎瘤除行睾丸切除外,还应做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依据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成分再决定加做放疗或化疗
需强调的是:成熟畸胎瘤也是恶性肿瘤,有远处转移的报告
绒毛膜上皮癌(Choriocarcinoma)
绒癌是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中不常见的成分
纯的睾丸绒癌更为罕见
多数病人就诊时以转移的症状为主诉
绒癌的发病年龄在20-30岁
血清hCG升高,导致继发性的激素的变化
肉眼见睾丸切面为出血和坏死的结节
由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组成
出血是绒癌的一大特点
合体滋养层细胞hCG、CK、EMA阳性
约一半的病例PLAP染色阳性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ixed Germ Cell Tumor, MGCT)
MGCT由一种以上的生殖细胞肿瘤成分构成
很常见,占生殖细胞肿瘤的1/3
常见组合:精原细胞瘤合并胚胎癌
胚胎癌合并畸胎瘤
胚胎癌、卵黄囊瘤合并畸胎瘤
胚胎癌、畸胎瘤合并绒癌
胚胎癌、畸胎瘤合并精原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合并畸胎瘤等
多胚瘤(Polyembryoma)
是小的胚胎发育的再现
胚体由胚胎癌细胞和卵黄囊瘤两种成分构成
胚胎癌立方、柱状或复层上皮,位于胚体中心
其腹侧为卵黄囊瘤成分
整个胚体被疏松、粘液样、血管的间质包绕
患者血AFP可以升高
羊膜上皮可有肠上皮分化和鳞状上皮分化
弥漫性胚瘤(Diffuse embyoma)是胚胎癌与卵黄囊瘤几乎以相等的比例的混合。
间质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
支持细胞瘤(Sertoli cell tumor)
支持细胞瘤较罕见,约占睾丸肿瘤的1%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年人多见
少数病人有女性乳房发育或不育症
儿童有乳房发育可以是支持细胞瘤的唯一症状。
实性、灰白色或白色结节,常小于3厘米
较大的肿瘤应高度怀疑恶性
典型细胞呈实性管状排列,间质为纤维间质
因内含有丰富脂质,胞浆常透明
核卵圆形,核仁中等大小
硬化性支持细胞瘤(Sclerosing Sertoli cell tumor)
大细胞钙化性支持细胞瘤(large cell calcifying sertoli cell tumor)
发病年龄在20岁以下,平均16岁
少数以女性乳房发育或性早熟为表现
40%与Carney Syndrome有关(表现为面部多发色素斑,心脏、皮肤、软组织等多发粘液瘤,乳房的粘液纤维腺瘤
睾丸肿瘤的病理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