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的饮食习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的饮食习俗】
古今的饮食习俗差异很大。其中不仅表现在菜肴的烹调方法上,
也体现在食用的方式上。 古代的肉食最初是以牛、 羊、猪为主,
其次为狗。后因牛被广泛地用于犁耕, 狗被用于看家护院,食用
【古代的饮食习俗】
古今的饮食习俗差异很大。其中不仅表现在菜肴的烹调方法上,
也体现在食用的方式上。 古代的肉食最初是以牛、 羊、猪为主,
其次为狗。后因牛被广泛地用于犁耕, 狗被用于看家护院,食用牛肉、狗肉就逐渐减少。此外,鸡、鸭、鹅等家禽和鱼、龟、鳖、蚌等水族动物,也是古人的肉食来源。
古人制作的肉食方法主要有炙、脍、醢、羹、脯等。
炙,即烤肉。这种肉食加工方法,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在
汉代画像砖石上,常见以炙为题材的画面 (图 1)。
脍,即将用于生吃的肉切成极薄的片或极细的丝。 这种饮食习俗
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到春秋时期就已十分流行。 孔子就曾说: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 ?乡党》 )。脍,需要高超的刀工技艺。唐代就有一位擅脍的高手南孝廉, “善斫脍,薄丝缕,轻可吹起,操刀响捷,
若合节奏 ”(段成式《酉阳杂俎 ?物草》)。据说,一次南孝廉正在切肉片,突然狂风大作。一声惊雷响过,所切的生鱼片全部化作蝴蝶飞走了。
脍和炙这两种肉食加工的方法在先秦时期就已是家喻户晓, 被人
们广泛的接受,而成为两种重要的饮食习俗,故有 “脍炙人口 ”之说。唐代,随着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密切,脍、炙也传入日本、高丽。逐渐为这些国家的民众所接受, 成为本国的饮食习俗。 今天日本料理中的三文鱼刺身、韩国料理中的烧烤,都与脍、炙有内在的联系。
醢,即肉酱。古人制作醢的原料除羊、 猪、牛肉外,还有兔、鹿、鱼、蚌类等肉。醢的制作比较复杂。先要将肉晾成干肉,铡碎后,再
加入粱制成的酒曲和盐, 以及一些调味品进行搅拌。 之后盛入瓮或罐中,倒入好酒浸泡。经密闭百日后,即可食用。其味道极鲜美。
羹,即用肉加五味熬煮成的肉汁。五味,为甜、酸、苦、辣、咸
五种味道,也泛指各种味道。古人很重视五味, “五味令人口爽 ”(《老
子 ?第十二章》 )。“以五昧、五谷、五药养其病。 ”郑玄注:“五味:醢、酒、饴蜜、姜、盐之属 ”(《周礼 ?天官 ?疾臣》。可见,古人加工羹特
别注意各种口味的搭配,以使羹更加美味、可口。 脯,即腌制的肉。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保存肉的方法 (图 2)。待食用时,还需再煮食。
古人对肉食的制作加工不仅注重精细, 还注重口味。通过不同的脍法,改善肉质和口感。 “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 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 ? 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切葱若薤,实之醯以柔之 ”(《礼记 ?少仪》 )。这里提到在加工肉食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动物肉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牛、羊、鱼等比较腥臊的肉,需要先脍成薄片,再切成细丝;麋鹿和野猪则只需脍成薄片;獐和兔的肉, 脍的方法与牛、 羊、鱼相同。另外,再将葱和薤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鳞茎可食用 )切成细丝,浸泡在醋里, 用来伴肉,可去除腥气,使肉更加鲜嫩。
在古人的菜肴

【古代的饮食习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大于振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