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杀菌剂第四章第四章杀菌剂杀菌剂?第四章杀菌剂?一、概述: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农药, 统称为杀菌剂。主要介绍杀真菌剂。?杀菌剂对病原菌的作用: ?(1)抑制孢子的萌发?(2)抑制菌丝的生长?(3)改变病菌的致病过程或调节植物代谢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所以能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目的的化学物质都属于“杀菌剂“的范畴。?杀菌剂除对病菌具有毒杀或抑制作用外,还必须具备安全性(对人、畜、有益生物、植物)和不污染环境的特点。?二、杀菌剂的发展过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885-1940 无机杀菌剂。波尔多液?2、 1940-1960 有机杀菌剂。代森类?3、 1966 内吸性杀菌剂的发现和迅猛发展。?4、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的飞跃发展。?5、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手段发生了新的变化。?6、病原菌抗药性问题的出现。?三、杀菌剂的安全和四、杀菌剂的毒理学(自学) ?§ 4-1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和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一、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就是要科学的使用杀菌剂,提高防治效果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化学防治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治理,适当使用杀菌剂。?综合治理:田间卫生(铲除病原菌,减少初侵染);合理的栽培管理(轮作、调节播期等);选育选用抗病品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把病害压低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上“可忍受”的程度。?使用化学防治时,要根据病害种类和作物,来选用药剂。?二、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涵义:使用化学药剂处理植物及其生长环境,以减少或消灭病原生物或改变植物代谢过程提高植物抗病能力而达到预防或阻止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化学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有以下三个方面: ? :是指病原菌侵入寄生植物之前用药剂把病原菌杀死或阻止其侵入,使植物避免受害而得到保护。?(1)在病害的侵染源施药:越冬(夏)场所、中间寄生、带菌土壤、带菌种子等。?(2)作物表面或农产品表面施药:尤其对气传病害, 这种措施效果最好,用药剂浸蘸果实、蔬菜防治贮运期病害。(3)在植物发病前用药,提高植物抗病性。? (铲除作用): ?(1)局部治疗: “外科治疗”,如果树皮腐烂病、处理伤口。?(2)表面治疗:对寄生在植物表面的病害,如白粉病, 使用石硫合剂,或用渗透性强的多果定防治黑星病,都可起到杀菌治疗作用。表面化学治疗剂不一定具有内吸性。?(3)内部化学治疗:对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使用内吸剂。?(或抗产孢作用):是利用杀菌剂来影响?繁殖体的形成或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如三唑酮、壳?聚糖制剂等)。?§ 4-2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一、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真正把菌杀死,如影响孢子萌发,杀死表面菌丝等。? :抑制病菌生命活动的某一过程。如菌丝生长,附着胞和各种子实体的形成,细胞膨胀、细胞原生质体和线粒体的瓦解以及细胞壁、细胞膜的破坏等。? ,改变对病菌的反应或影响病菌致病过程,也可以作用寄主植物—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研究病菌的中毒或失去致病能力的原因,即药剂致毒的生物化学。(一)杀菌剂对菌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几丁质合成或组成细胞壁其他物质的合成受阻,导致细胞壁产生变化。 :菌体细胞膜是由许多含有脂质、蛋白质、甾醇、盐类的亚单位组成的,每个亚单位又由金属桥和疏水键连接起来。?杀菌剂对菌体细胞膜的破坏,主要是通过下列三个方面的作用。?(1)有机硫杀菌剂与膜上亚单位连接的疏水健或金属桥结合,致使膜结构受到破坏、出现裂缝、孔隙、细胞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2)含重金属元素的杀菌剂,作用于细胞膜上的三磷酸腺苷水解酶的— SH 基,从而改变膜的透性;有机磷杀菌剂抑制菌体细胞膜上卵磷脂合成过程的转移甲基反应,药剂打击点是此反应的甲基转移酶。?(3)对细胞膜组分甾醇的破坏,目前许多杀菌剂的作用主要是影响菌体细胞膜生物合成中由鱼鲨烯形成甾醇的阶段,这类药剂通常称为甾醇抑制剂。如吗啉类、哌嗪类、吡啶类、嘧啶类、二氮唑类和三氮唑类,但作用点不同。? , 细胞内由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纺锤体等,药剂对细胞器的作用都会导致菌体细胞代谢的深刻变化。?(二)杀菌剂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菌体内能的代谢包括生物氧化和生物合成两个方面。内能合成受干扰,即物质的氧化或生物呼吸受影响,对菌体起致死作用。
第四章_杀菌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