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猪瘟是一个传统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虽然各个养猪场向来都十分重视对于该病的防治,也有很多质量可靠的猪瘟疫苗可在生产中选用,许多学者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都做过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并没有使该病得到很好的控制,在个别地方仍时有发生,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根据我们在2007至2008年对以襄樊市为中心的鄂西北地区部分养猪场进行的血清学监测,%。造成免疫效果差或免疫失败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我们认为主要还是免疫的时机选择不当或免疫的程序不合理,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有效的方案。本研究是位于鄂西北地区的某大型猪场,为了解决仔猪的猪瘟免疫效果差,仔猪死亡率高的问题,对本场猪瘟免疫的一些习惯性做法进行了血清学的实验和跟踪对比,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对仔猪的免疫程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停止了在母猪产前4w时注射猪瘟疫苗的做法,并适当推迟仔猪初免和二免时间,将仔猪的初免和二免时间分别放在仔猪4周龄和6周龄时进行,通过对猪群各个年龄段的抽样血清学监测,说明猪瘟免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仔猪在断奶后的死亡现象也明显减少。 1、研究了母猪产前4周注射疫苗对其3周龄仔猪抗体水平的影响。该猪场对经产母猪通常采用的猪瘟免疫办法是分别在断奶后和临产前4 W做两次免疫,期望提高母乳和仔猪的抗体水平,但新生仔猪中往往有较多的先天性震颤病例。为了解产前4W注射猪瘟疫苗的效果,进行了本试验。免疫组在母猪产前4 W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注射,对比组不进行免疫,跟踪检测其所产仔猪3周龄时的猪瘟抗体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两组仔猪在3周龄时血清中的猪瘟抗体水平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仅比其母猪在产前4周时的抗体水平略低几个百分点;另外,免疫组的母猪在产前4 周注射猪瘟疫苗并没有提高其仔猪的抗体水平,其仔猪3周龄时的抗体反而略低于对比组仔猪同期的抗体水平。 2、研究了3周龄仔猪猪瘟疫苗初免的效果。该场对仔猪的猪瘟免疫通常采用3 周龄初免,5周龄二免的办法,但在初免后往往有仔猪病死情况增加的现象,为了解初免效果,进行了本实验。免疫组和对比组各56头仔猪,免疫组的仔猪在3周龄时即注射猪瘟疫苗进行初免,对比组不进行免疫。在仔猪3周龄、4周龄、5周龄、7周龄时分别测定其猪瘟抗体水平值。研究免疫组和对比组体内猪瘟抗体的变王长义:某大型猪场仔猪猪瘟免疫方案的探讨化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仔猪在3周龄时进行猪瘟的初免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提高机体免疫水平的作用;同时也发现母源抗体水平在仔猪体内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因此,可以适当推迟仔猪猪瘟的初免时间。 3、选取部分仔猪分别在4周龄和6周龄时进行初免、二免猪瘟疫苗,并对实验仔猪分别在4周龄、7周龄、10周龄、13周龄、16周龄、20周龄、24周龄时跟踪监测血清抗体。结果表明,免疫后的猪群在20周龄前,其猪瘟抗体水平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抗体阳性率维持在70%以上。 4、根据我们对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在进行猪群抗体定期检测,把握猪群整体免疫状况的情况下,停止了对于母猪在产前4周时注射猪瘟疫苗的做法,并适当推迟了仔猪的初免时间,调整了仔猪的猪瘟免疫方案。初免和二免的时间分别向后推迟一周,即4周龄、6周龄两次免疫。并分别对4周龄、10周龄、16周龄、20周龄、24周龄的猪群进行了猪瘟抗体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猪瘟抗体阳性率在整个监测期内保持在安全的水平上,猪群状况稳定,仔猪的“先天性肌痉挛”现象基本消失,断奶时期病死现象也大大减少。母猪的母源抗体水平对于断奶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关系密切,适时监测母源抗体和仔猪抗体水平,根据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仔猪的初免和二免时间, 可以明显提高免疫效率,并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降低死亡率。关键词: 猪瘟;抗体水平;初免时间;免疫程序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Hog cholera is alloldandseriously damaged epidemic allpig farmer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there are many standardquality ines tochoose,nowadays there haven’t thebestways tocontrol cholera hasalways happened somewhere and even causeshuge loss. The hog cholera serum antibody test had been carried out innorthwestern ofHubei resultshowed %e
某大型猪场仔猪猪瘟免疫方案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