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共 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体会得来?
他就把一个洞庭湖的困难性、奥妙性、难解性,写出来了。视野宏阔,意象纷杂,几乎有现代派的意韵。
那么,就下洞庭湖看看罢。我登船前去君山岛。
这天奇热。或许洞庭湖的夏天便是这样热。没有风,连波光都是灼人烫眼的。记起了古人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这个蒸字,我只当俗字解。
丹纳以为气候对文明有确定性的影响,我曾经很是不信。但一到盛暑和严冬,又倾向于信。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九月十五日,正是天高气爽的好天气。秋空雪白,可让他想想全国;秋风萧条,又吹起了他心底的几丝悲凉。即便不看文后日期,我也能约略推知,这是秋天的辞章。要是他也像今日的日子来呢?衣冠尽卸,赤膊裸裎,挥汗不及,气喘吁吁,那篇文章会连影子也没有。范仲淹幻想过阴雨霏霏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但那也仅仅秋天的幻想。洞庭湖气候改变的起伏大着呢,它是一个脾性强悍的活体,仅仅一种裁断哪能框范住它?
推而广之,我国也是这样。一个深不见底的海,顶着改变多端的天象。我最不耐性的,是对我国文明的几句简略归纳。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蛮横,总会把它丰厚的生命节律抹煞。那些冤枉了的部位也经常以眼还眼,举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统的霸座进发。其实,谁都是藐小的。许多藐小的组合,才成巨大的气候。
终于到了君山。这个小岛,树木青翠,景致不差。尤其是文明遗址之多,令人咋舌。它明显没有通过后人的细心设计,杰出哪一个主体遗址。只觉得它们南辕北辙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友善相邻。是前史,是空间,是日夜的洪波,是洞庭的晚风,把它们堆涌到了一同。
挡门是一个封山石刻,那是秦始皇的留传。说是秦始皇一样我国,巡游到洞庭,恰遇湖上狂波,甚是动火,所以摆出第一代封建帝王的雄威,吩咐封山。他是封建大一统的最早肇始者,气概宏伟,决计要让洞庭湖也成为一个折服的臣民。
可是,你管你封,君山仍是一派放开胸怀。它的内地,有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坟墓,飘忽瑰艳的神话,端出远比秦始皇老得多的资格,安坐在这儿。两位如此美貌的公主,飞动的裙裾和芳芬的清泪,本该让子孙儒生非礼勿视,但她们依靠着乃父的圣名,又不由使儒生们心族纷乱,不知确定。
岛上有古庙废基。据记载,释教兴盛时,这儿曾密密麻麻,拥挤着寺庙许多。旋绕的卷烟和阵阵钟磬声,占据过这个小岛的晨晨暮暮。吕洞宾已然几回来过,道教的工作也曾特别旺盛。面对着秦始皇的封山石,这些都显得有点邪乎。但邪乎得那么长久,那么盛大,封山石也只能静默。
岛的一侧有一棵大树,上嵌古钟一口
余秋雨:洞庭一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