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2014秋季班)
【摘要】: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产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与社会生产同步发展的过程。按照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的生产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把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工业化前的管理、科学管理时期、现代管理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认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管理时,经常使用管理的"组织"、"指挥"、"监督"、"
调节"职能,发展到"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职能。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看,同样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变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也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维观念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用现代思维拓宽视野广度,建立内部运行机制和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改造陈旧的企业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用现代思维增加管理深度,用战略眼光多维的思维来统筹考虑,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深化现代管理力度;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质量管理,不断加大企业管理制度的力度,以保证低成本、高质量,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用现代思维正视复杂程度,管理者必须运用纵向延伸思维和横向发散思维的多维思维形式,分析、确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多重性、复杂性。
1、市场观念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与世隔绝,企业内部工作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是通过政府这一中介间接进行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过去的企业内部工作与外部环境相隔绝的单纯眼睛向上的思想,转变为企业内部工作与外部环境相统一的、自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来求得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思想,也就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外部环境的市场观念。这种市场观念还包括竞争观点、服务观点、开拓观点、人才观点等等。
2、生产力观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因而发展生产力也是企业的根本任务。只有企业生产力发展了,才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增强。因此,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企业全部工作的中心。应当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此,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须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一个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最终就是要看企业职工改造自然(实践经济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就产品而言,一是要看是否符合生产或人们消费的需要;一是要看实物质量的现代化水平
及其数量的状况。还要看效益。产品是企业生产力状况的物质表现,经济效益则是企业生产力状况的价值表现。表明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有两类:一是投入和产出相比较的差额,即效益额;一是投入和产出相比较的比率,即效益率。
四、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一)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实行公司制度的,即"先定产权,后定公司"。而我国是在产权关系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实行公司制度,然后再推动产权关系的改造,即"先有公司,后定产权",因而在我国现阶段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就更为重。
(二)用人制度的创新
企业领导者应从独裁式的管理向民主管理、聘任优秀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过渡,使自己从琐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企业重大管理项目。要破除"血缘、亲缘"关系在人才选用上的"误导",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另外,还要打破企业中各种亲属关系盘根错节的局面,实行严格的制度化人事分工和管理,建立一套能吸引多方面人才、
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淘汰机制。海尔的"全员皆人才"的用人观就为企业的腾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按照能级的原则,让合适的人从事合适的工作。要注重职工的教育与培训,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管理素质,而提高员工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只有鼓励员工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的需要。企业必须为员工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要力争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在学习中成长、进步,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充分的保障口。
(三)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
完善激励机制,要给员工赋予职业上的成就感,还要能够慷慨奖励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如送股份、给予期权等,使其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应得的劳动报酬,同时又有一定的资本收益,使其在工作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