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起源与去路
(一)能量起源
:主要(70%以上)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起源于糖有氧氧化。 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造成影响能量代谢原因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影响最大。
(二)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索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影响不大,其产热量普通不超出4%。
但精神处于担心状态(烦躁、恐惧、情绪激动等)时,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10页
(三)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连续7~8h),即使一样处于平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 “额外” 热量是由进食引发。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现象称为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四)环境温度
人体平静时能量代谢,在20~30℃环境中较为稳定。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11页
四、基础代谢
(一) 概念
:*机体在基础状态下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条件以下:
①空腹 ②平静 ③清醒 ④室温18-25℃
(BMR):单位时间内基础代谢。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12页
(二)BMR测定和正常值
:(通常采取简易法)
BMR相对值=
BMR实测值-BMR平均值
BMR平均值
:=±10%~±15%
>±20%→可能是病态
×100%
*临床上测BMR主要用来判断甲状腺功效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13页
表7-4
研究表明,机体能量代谢率与体重相关性不显著,而与体表面积基本上成正比。如:以体重为指标,身材瘦小者产热量/Kg显著高于身材高大者;以体表面积为指标,则身材高大或瘦小者产热量/m2都比较靠近。
人体表面积推算:
①公式计算:=×身高(cm)+×体重(kg)-
②体表面积测算图测出。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14页
第二节 体温
概念:指身体深部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造成生理功效障碍,甚至造成死亡。如:
T < 22℃→心跳停顿;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15页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通常体温测量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
:~℃。
:~℃。
:~℃。
另外,科研中还惯用食管温度(=体核温度)、鼓膜温度(=下丘脑温度)。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16页
(二)体温生理变动
正常人体温可因昼夜、性别、年纪和机体活动等而有所变动。
普通是清晨2~6点时最低,下午1~6点最高,波动幅度普通不超出1℃。
⑴℃。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17页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18页
● 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显著增强,产热增加,可使体温暂时升高1~2℃。所以测体温时,要先让受试者平静一段时间,小儿应预防其哭闹。
● 情绪激动、精神担心、进食等情况,都会影响体温。
● 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整中枢和扩张血管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所以全麻时应注意保温。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19页
二、机体产热和散热
人体正常体温维持,是在体温调整机构协调和控制下,产热和散热过程到达动态平衡结果。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20页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平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和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21页
⑴战栗产热:骨骼肌不随意节律性收缩, 其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但产热量很高。
寒战时,代谢率可增加4~5倍。
⑵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机体全部组织器官都能进行代谢产热,但以褐色脂肪组织产热量最大(约占70%)。
能量代谢语体温
第22页
(二)散热
:
主要是:皮肤
:
**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能量代谢语体温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