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脏气法时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
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1页
五谷:麦、黍、稷、谷、豆
五果:桃、李、杏、栗、枣
五菜:葵、藿、薤食成,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素问·宣明五气篇》:“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15页
《内经》对各种不一样疾病饮食禁忌也有所记述。如《素问·热论篇》指出外感热病饮食禁忌:“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表明病人发烧稍退,如吃肉食,疾病会复发;如多食,可使余热遗留不清,所以食肉类或饮食过多,均为热病所禁忌。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16页
二、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丰富内涵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17页
二、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丰富内涵
1、品种繁多内容丰富
2、辨证(质)施食以食疗疾:据食物性、昧、功效、分类与宜忌行饮食调护;据病症辨证行饮食调护指导;药食同源,相须相辅行饮食指导
3、预防为主滋补强身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18页
、内容丰富
《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属惯用食物或作食用者就达518种之多,其中有相当大篇幅叙述了亦食亦药品种和药膳方,内容丰富多彩。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19页
食疗依据不一样目标、配伍方法和烹调制作工艺,
形成繁多品种,并在继承基础上不停有所创新 。
加工形态: 粥、汤、饮、羹、菜肴、面食、药酒、药茶
制作方法: 煎、炒、蒸、煮、炖、烤、煨、炸
治疗作用: 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治病防病、美容养颜
治病功效: 解表、清热、祛寒、化湿、滋阴、调气、理血、 补益、安神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20页
2. 辨证施食 以食疗疾
中医食疗学作为中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不论在食物和药品配伍组方上,还是施膳方面,均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
(一) 依据食物性、昧、功效、分类与宜忌行饮食调护;
(二) 依据病症辨证行饮食调护指导;
(三) 药食同源,相须相辅行饮食指导;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21页
(一) 依据食物性、味、功效分类与宜忌行饮食调护
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整体,自然界有寒、热、温、凉(燥)四时不一样气候,食物也有不一样四性、五味,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要与气候相适应,才能调养机体,健身防病。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22页
“四气”指食物寒、热、温、凉;
“五味”指食物中含有辛、酸、甘、苦、咸五种不一样味道。
性
味
温补类:牛肉、狗肉、鸡肉、雀肉等,适于阳虚、气虚体弱虚寒证等。
清补类:百合、甲鱼、鸭、淡菜、海参等,适于虚热证、阴虚等证病人;
平补类:猪肉、羊肉、鱼、蛋等,适于普通性疾病病人、临床上阴阳寒热偏颇不显著者;
中医学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都含有“四气”、“五味”不一样性能。
食物性、味、功效与分类
食
物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23页
食物宜忌
每一个饮食都有各自营养特征,必须因体质、因病证及四季节气不一样而选择适宜饮食,禁忌食人防碍疾病治疗与预后食物。
辛辣类
热性,动火类之品
禁忌:阳证、热证、疮毒、目疾、皮肤等症.
适宜:寒症疾病,其中酒能温经通络可用于痹
证,姜葱辛温能解表用于风寒感冒.
螃蟹、虾、鱿鱼、带鱼等,属发物类,有诱发疾病作用,热证、火毒证病人忌用;
生冷类:瓜果蔬菜以及其它
属于偏凉性食物
清热解渴
适宜:热证病人.
禁忌:脾胃虚寒者.
硬固类是指油炸煎烤以及未煮烂食物,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肝胆有疾患者禁用。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24页
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为宜
夏天气候酷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效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发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降低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莲藕、西瓜之类;
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肠功效经过夏季耗损逐步增强,但不易过食荤腥油腻,预防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食宜配合乳制品、蛋类、梨子、苹果、香蕉、百合和蜂蜜等食品;
冬天气候严寒,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
上述四
中医食疗医学知识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