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
心理健康一般定义
中学生心理健康界定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的主要方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
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则
针对性: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整体性:面向全体学生
个体性:关注个别差异
几个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
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