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经》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经》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docx《诗经》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
■木斋
《中华读书报》(2014年11月12日 15版)
但*少角!• a* L1C
《诗经》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值得深入研究。当然,这也是 一个具有很大难度的题目,它不仅。汉语一字一音,又因为一音多意,因此,必须组合成为双音节词,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组 合,才能在口语说话的瞬间给予清晰的表达。文言文更多使用单音节词,如《诗经》:“今 我不乐,岁月其除。”比较《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再陈。”双音节词的大 量使用,并非是否为文言文的标志,但却可以证明,诗三百比之汉魏五言诗,更为具有文言 文的特点。
其次,仅仅树立上述的几个标准还不够,(两者的区别还有很多,只要将它尝试放到口 语中看看是否没文化的人能听懂,就可以知道其是否为白话)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文 言文为何要产生,中国的古典的诗歌散文为何要用文言文而非白话文?为何文言文几乎是中 国独有的现象?深入研究,才能确认诗三百为文言而非白话。
中国的早期文(包括诗歌散文等文学的与非文学的一切文字),均为文言文而非白话文, 中国最早的白话文可能就是宋代白话小说。唐宋之前的一切文字,都是文言文。诗三百、汉 魏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都是文言文。胡适为了证明白话文学史,将这些都说成是白 话文学,这是他的创造,并没有提出实证。诗歌中可以有明白易懂的风格,譬如孟浩然、李 白诗中都有这样的作品,这是中国诗歌由古典要走出古典的先声(参见拙著《走出古典》,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是由古典文化向近世文化转型的先声和孕育,十月怀胎 不能等于一朝分娩。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选择文言文,是由两大基本因素决定的。
1、是由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和传播媒介决定的。
A、汉语文字的创造,汉语文字的创造初始是甲骨文。甲骨的坚硬难以刻写,决定了中 国早期文字的精炼简洁。中国最早的书是《尚书》,《尚书》的出现,标志了由甲骨文时代 向竹简文字的转型。甲骨不能成书,成书只能是竹简。竹简书写媒介的出现,是中国文化的 第一次大变革,带来了由此前简单应用文字的记录向表达较为复杂思想的文的革命。竹简仍 然难以刻写,于是,精炼简洁的文言语体继续被采用。到了东汉时代造纸技术出现,中国的 书写和传播方式发生了第二次大的革命,但文言文仍然被采用为唯一的文字书写语体,这又 是什么原因呢?
B、是由中国前期的礼乐制度和贵族体制决定的。
中国在周代建立之后,特别是周公摄政的时代,开始实现了礼乐制度的国家化。礼乐制 度是早期儒家哲学在国家政治的结果和体现,人说儒家是孔子的创造,这是不正确的,孔子 只是对此前渐次形成的儒家哲学的整理和总结,特别是对周公以来儒家思想的总结和阐述。
《尚书》就是儒家政治的历史记录,诗三百则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是礼乐制度中的 歌诗。一方面竹简可写的难度所要求的精炼,另一方面礼乐制度祭祀祖先所要求的典雅庄重, 决定了诗三百的文言文语体。
风诗中的大部分作品,是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产物,为何仍然要使用文言而非白话?这 在前两个因素基础之上.,就有了另外若干因素:
首先是配乐性。中国古代的声乐歌唱,由于汉语的表意性文字特点,决定了声乐歌唱的 一字一音。音乐是诗歌的摇篮,音乐的韵律节奏决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人每次歌唱换气呼 吸的有限,决定了歌词的长

《诗经》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129 KB
  • 时间20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