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 代著名的大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意深厚。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 好。诗的诗来?
学生在说时,教师用“你觉得他们的情谊深厚吗?诗中的哪几 句可以表现出来?"这样的话来引导学生说出诗中表达情谊深厚的诗 句。
师: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一旦分离,再见非常不易,甚至可 能从此再也见不到了,因此,在分别的时候,往往以送诗相赠,这已 成为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古人流传下来的送别诗非常多,那么今天 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一篇传世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 解题,介绍背景资料
齐读课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
齐读。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观察教师一笔一划认 真书写的情景,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用手写。
师:你们读一读课题,看看它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能不能 从中看出这是首送别诗?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教师适时指导,归纳并板书如下信息:
时间:阳春三月
地点:黄鹤楼
人物:李白和孟浩然
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
师:黄鹤楼位于武汉的长江边上,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最早 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广陵,它在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 它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由此可见,孟浩然是选择从此处起程去 广陵的,也使我们更加明白孟浩然此次起程去广陵的路线是自西向东, 沿长江而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黄鹤楼的样貌吧!(播放课件)
师:了解了黄鹤楼和广陵这两个地方,我们再来看看李白和孟 浩然这两个人,对于他们的关系,有谁知道?
同学们分别说出他们所了解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再加以补充。
三'听古诗朗诵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老师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注意字音。
四' 学习生字
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 大家提个醒。
齐读。
五' 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师: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送行,他的心情如何呢?请大
家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学生自由读诗。
指名一学生:老师看你读的很有滋味,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学生读
师:真不错,你第一次就能读的这样好。大家快给这位同学鼓 鼓掌。谁还想试着读读?
多名学生朗读。
师:大家读的真是太精彩了,只是诗句中的意思你们明白吗? 请同学们对照着课文注释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也可以查阅资料,和 同学一起讨论。
点名几个学生来说说古诗的大意。
师:大家真的太聪明了,没有老师的指导就能大致理解了诗的 意思。对于诗中的诗句和他所描绘的景象,你们有没有什么不了解的 地方?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归纳或通过体温的方式点出重点的字和词, 如“故人”,“西辞”,“烟花”,“下”,“尽”,“唯”等。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字词的意思和妙处。如在引导 学生学习“故人"时,可讲述李白和孟浩然相识相知的故事,体会二 人之间的深厚感情,配合图示来解释“西辞”和“下”的含义;让学 生展开想象,去描绘和感受烟花三月的繁华似锦,想象江水流入蓝天, 一只小船慢慢消失在远方的画面,品味“孤帆”,“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