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
1、调度运行方式(1)主汛期:5月1日~8月31日,闸门全部敞开,江湖连通。(2)蓄水期:9月1日~9月30日,(黄海高程系,下同)时,控制闸门开度,使湖水长2986m。(2)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为使自然保护区内水位满足正常消落的需要,在闸坝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设计安排对鄱阳湖(吴城)、南矶两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防护,防护工程措施为:结合区内各小湖泊自然形成的高地边滩等地形条件,修筑部分湿地生态低矮小土堤,使保护区形成相对独立的防护圈,在各独立防护圈内设节制闸、排涝站,控制防护圈内水位,以满足自然保护区湿地正常运行要求。两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防护总面积445km2,,节制闸16座,电排站9座,电排站总装机11948kw,排水沟整治5km。 3、工程效益(1)生态环境效益总体水质:据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专题研究成果,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枯水期(10月~次年3月),鄱阳湖水体面积和容积较天然状态下有较大增加,对鄱阳湖水体稀释与降解入湖污染物有利。出湖水量与天然相比基本不变,即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仅对出湖水量进行年内调节,基本不影响鄱阳湖水体的交换。因此本工程建成后有利于改善鄱阳湖枯水期水质,对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则基本没有影响。湿地保护效益:工程的实施将使枯水季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改变因枯季湖泊干涸而导致的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使鄱阳湖湿地面积及环境得到充分的保护。当工程实施后,鄱阳湖14~16m之间有约600km2的草沼湿地,加上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面积约445km2,鄱阳湖有约1000km2稳定的草沼湿地。同时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的防护区的枯水期水位可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进行调度管理,对区内的动植物的繁衍和候鸟的栖息觅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生物多样与湿地均能产生积极影响,使保护区内的水环境朝着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血防效益:本工程建成后,为根治鄱阳湖区血吸虫病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我国目前灭螺实践经验,针对鄱阳湖区采用蓄水灭螺方法是目前最经济又不污染水体的有效灭螺方法。本工程减少湖区有螺洲滩面积72%以上,具有巨大的淹灭钉螺效益,辅以其它措施,可基本消灭鄱阳湖洲滩钉螺,基本消灭湖区血吸虫,改善湖区人民生活生产的环境,为保障湖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2)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a、水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灌溉:鄱阳湖区是我省降水低值区(多年平均降水约1450mm),也是我省蒸发高值区(多年平均蒸发量约1100mm,e601),流入鄱阳湖的过境水量是湖区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而巨大的水位变幅制约了湖区的农田灌溉。近年来,由于8月份鄱阳湖就出现历史上同期水位最低的现象,已直接影响到沿湖主要农作物晚稻的灌溉用水。本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沿湖圩区的灌溉水源条件。沿湖圩区300多万亩农田的分布高程约为11~14m,较高且稳定的内湖水位为沿湖农田灌溉创造了有利的水源条件。城乡供水:鄱阳湖区过境水量丰富,但天然状况下鄱阳湖水位变幅大,水资源利用困难。近年来,枯水位恶化和枯水期增长趋势明显,造成湖滨尾闾地区城乡取水不便,甚至出现供水困难。,比2003年最低水位(),比历年最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